,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泗县屏山镇老山村干群协力,盘活宅基地、靠山巧“吃山”,走出发展新路——

美了村庄 富了村民

来源:安徽日报 2023-11-04 09:56

安徽日报记者 何雪峰 通讯员 单 珊

一座座徽风皖韵的乡间别墅掩映在绿水青山之间,村头的公园、广场一片欢声笑语,干净宽敞的环山公路犹如一条丝带蜿蜒而上,村旁的水库在秋日暖阳映照下碧波荡漾……走进泗县屏山镇老山村,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近年来,泗县紧紧抓住成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的契机,充分利用老山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优越的地理条件,对该村进行资源盘活、改造提升,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乡村旅游,美了乡村、富了村民,走出一条乡村发展新路。

盘活宅基地 家家住洋楼

夜幕降临,老山村村民或沿着村边绿道散步、聊天,或到文化活动广场跳起广场舞。“咱村不比城里差,大家幸福感满满的。”村民自豪地对记者说。

据村民介绍,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过去村里到处是空置房和危旧房,一些民房四周垃圾遍地、杂草丛生。借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契机,老山村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意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村的宅基地改革方案。

在群众全程参与和监督下,该村对原有的危旧房进行整村拆除改造,通过土地“增减挂”,腾出238亩建设用地。其中,117亩建设用地采用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方式,建成160多栋规格统一、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乡村别墅,配套建设了村民健身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红白事大礼堂、农机具存放点等,添置了太阳能路灯和各类休闲娱乐设施。村民在房前、屋后、路边、渠边、塘边空闲地开展“五小园”建设,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池塘、小藕塘为代表的庭院经济,使村庄更加生态宜居。

对于节约出来的121亩建设用地,村里用于土地复垦,增加土地保有量,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在部分复垦的土地上,种植了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并配套建设停车场、游乐场等基础设施,下一步将发展乡村民宿。

住在花园式的村庄,村民的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

“以前没有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垃圾随手扔,污水随处倒。现在大家注意爱护环境了,每天不把房前屋后拾掇一下,心里就觉得不得劲。”村民赵昌友感叹道。

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村民积极响应当地党委、政府号召,拆除和改造旱厕,主动清理柴草垛、砖石瓦砾等,全村面貌一新。

在县政府支持下,老山村实现了水泥路组组通,自来水通水率和改厕率均达100%,全村还建设了14个公厕,被纳入2023年度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名单。

靠山巧“吃山”村庄变“景区”

渐入深秋,蟠龙山依旧一片苍翠。沿着青石阶,扶着游龙造型的扶手,记者缓步攀爬到山顶,山下的公园和沃野田畴尽收眼底。

“山多石奇是我们老山村最大的特点,也是我们打造和美乡村的宝贵资源。”老山村党总支书记赵善乐说。该村有蟠龙山、洼张山、陈山等9座山,过去开山采矿和挖掘景观石是村里的一条增收致富捷径,然而这条粗放的发展之路却越走越窄。

“车过扬起满天灰,房上堆满一层‘霜’,开口讲话一嘴泥。”这句顺口溜道出了村民对恶劣环境的真实感受。

当地党委、政府痛定思痛,坚决改变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旧模式,决定利用老山村优质地质资源,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实现小村蝶变重生、打造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老山村完成了对蟠龙山的修复,依托原来的采矿坑打造了茶山水库,把裸露在地面上的奇石群建设成奇石地质文化公园。

“茶山水库的水质达到优质饮用水标准,奇石地质文化公园已成为网红打卡点。”赵善乐说。

如今,山清水秀生态美已成为老山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地生态产业变身“摇钱树”,优美环境成了“聚宝盆”。

泗县在该村倾力打造蟠龙山文化旅游园区、泗县景石遗址文化公园、洼张山文化园、九龙潭森林公园、秦集圩古村落五大园区和老山古街,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农民丰收节、蟠龙山美食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

曾经靠山吃山的村民在新时期靠山巧“吃山”,让风景变“钱景”。近年来,老山村依托蟠龙山脚下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等有利条件,通过村集体流转农户土地,集中打造老山村蟠桃特色种植基地,积极发展蟠桃等特色产业,把过去毫不起眼的荒山坡,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蟠桃园”。许多村民流转土地后,又在自己的土地上务工,一块地有了租金和工薪两份收入。

“蟠桃园”共计种植蟠桃200亩,带动30户村民种植蟠桃130亩,年产值约20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双提升。

在“蟠桃园”不远处有一片特色养殖区,主要由返乡创业人员经营,每年可带动200多个农户就业增收。村民陈翠霞夫妻俩在这里上班,月收入超过1万元。

“过去我们两口子经常为缺钱而争吵,现在日子越过越甜。”陈翠霞说。

村里还根据村民兴趣爱好,开设美食、烹饪、绿色农产品种植培训班,让村民拥有一技之长。目前,已有20多位村民在景区从事服务业,通过传统工艺技艺展示、民俗展演、小吃制作和生态农产品售卖等,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干群齐参与 开满“文明花”

威风锣鼓震天响,欢快唢呐吹起来,跑驴、旱船精彩亮相,原创歌舞《隋唐大运河放歌》《水韵泗州》和泗州戏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今年5月,老山村举办了一场主要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四季村晚”专场演出,原汁原味呈现出老山村的乡韵乡风乡情。

近年来,该村每年举办“四季村晚”,激发老百姓热爱文化、享受文化的热情。

在老山村文化广场,几位大姐唱起了前段时间刚学的泗州戏,赢来一片喝彩声。“这两年,村里推出不少反映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题材的文艺作品,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一位陈姓村民说。

为调动村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村里开办道德积分超市,创新“最美庭院”“五星级文明户”奖励办法,将文明户纳入道德积分超市会员。同时设立乡村治理“红黑榜”,以“榜”塑人心、以“榜”扶正气、以“榜”立规矩,激励广大居民争做“讲究人”,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新格局。

老山村以自然村为单位,划分8个小网格,进一步细化为65个联户长家庭。网格员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当好信息员、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和监督员,负责各个网格内日常管理和服务,成为维护本网格社会稳定、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抓好治安隐患和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的中坚力量。

该村利用红色乡贤文化发源地的特色优势,深入挖掘本土人脉、人文、社会资源,通过党支部统筹,建立红色乡贤工作站、红色乡贤解心室,组织好红色乡贤队伍,使乡贤们成为调处纠纷、建言献策、传播文明的有效抓手。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工作,依托钉钉平台,开辟“美丽老山”数字化板块,将党员干部、村民骨干、知名乡贤纳入平台,打造党员和村民密切沟通的“网上通道”、党务村务公开的“透明窗口”、家风美德和美丽庭院展示的“数字平台”。2021年,老山村成功入选全省唯一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泗县将充分利用老山村资源禀赋,立足乡村文化‘底色’,推动乡村农业、旅游观光、生态文化等协同发展,把‘单景’串成‘风景线’,利用‘美丽颜值’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泗县政府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2023年11月2日《安徽日报》5版

责任编辑:王亚东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