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谁知道哪里有修伞的?”“小区路口往南一点就有。”在宿城怡海花园小区群里,市民王女士咨询修伞的事。她告诉记者,家中有几把伞只是有点小问题,舍不得扔,现在知道修伞的地方了,就送过去修一修。
雨伞,作为遮阳挡雨的工具,与生活息息相关。修伞的巧匠解决了人们生活中不少的难题,便民又接地气。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宿城纺织路与西昌路交叉口西南角便民点,看到师傅丁正民正在修雨伞。他告诉记者,50多年前,他在老家跟着父亲和哥哥学修伞,2003年到宿城生活,有了固定的摊点,除了修雨伞,还帮人修鞋、换拉链。在丁正民的储物箱里,装着剪刀、螺丝刀、钳子、针线、细铁丝等物件。
“这几把伞是淮北那边的老顾客托人送来修的,现在有空,我得赶紧修好。”丁正民边说边打开一把,伞撑上的线断了,有几处伞撑还和布分开了。他拿出针和线,娴熟地缝了起来,仅几分钟就缝好了。“看,现在这把伞又能用了。”丁正民骄傲地向记者展示。
丁正民又拿起另一把伞,打开看了看,起身在储物箱里翻找出一把被拆得七零八碎的伞,和要修的伞对比了一下。“这把伞伞杆坏了,比较麻烦,要换上合适的伞杆才行,这些拆开的零件都是修伞要用到的。”丁正民说。
这些当作零件用的坏伞,有的是别人扔掉的,有的是低价买来的,丁正民都当作宝贝收着。在他的手里,没有修不好的伞,最多费点事,修的时间长一点。“找不到合适的零件,只能把伞放在这儿,等找到零件再修。”对于自己的修伞技术,丁正民充满自信。
“师傅,我的伞修好了吗?”“早就修好了,才来拿呀,一共6块钱。”一位老人前来取伞,拿到手又撑开试了试,满意地说:“伞坏了一直放在家里,听朋友说这边有修伞的就送来了,不着急用就没过来拿,才花6块钱两把伞又能接着用,太实惠了。”
“我修过的伞不计其数,以前生意可好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一把伞不值几个钱,坏了就扔了,于是来修伞的人越来越少了,有时好几天才有一个,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有来修伞的。”72岁的丁正民表示,虽然顾客比以前少多了,但他仍会坚守这个老行当,为人们提供方便。记者 庞瑞莲
责任编辑:王亚东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