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脱粒装袋
灌溉稻田的呵泉水存水池。
收割机在稻田里作业。
秋来稻谷香,农户收获忙。日前,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的连片稻田喜开镰。金色稻浪、忙碌的身影、轰鸣的农机织成一幅美丽的“丰”景画。
金灿灿的香稻从收割机转运到拖拉机,农户周圣华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收成差不了,今年亩产700斤左右!”周圣华从车斗里抓了一把新稻,放进嘴里嚼了嚼,“真香!”在收割机的轰隆声中,他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镇头村的稻田都是黑土地,农民施肥用的是菜籽饼、豆饼等农家肥,所以这两年稻子收成都不错。在田埂的另一边,刘大姐带着三岁的儿子捡拾着稻穗,让孩子亲身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脱粒稻谷装车。
镇头村香稻米产地鸟瞰。
镇头村张庄的稻田地里一片丰收景象。
镇头村是千年古村,三面环山,依托特别的呵泉水水源和黑色土土壤条件,成就了独一无二的香稻米。全村种植水稻1500余亩,其中有香糯米、黑糯米、香粳米。这里也是“夹沟香稻米”的核心产区。据记载,“夹沟香稻米”自明朝洪武年间已被列为“皇室贡品”,素有“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之美誉。现在夹沟香稻米更是“香”溢全国,参加过不少农业领域的博览会、交易会,屡屡获奖,很多人慕名前来购买,供不应求。
“我们村刚刚荣获‘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就是因为我们有夹沟香稻米。”镇头村党总支书记孔聪高兴地说。“行情一年比一年好,现在一亩地能挣3000多元,今年村集体流转了200多亩地种香稻米,光这一项,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超过60万元。”
据孔聪介绍,计划明年将建设一个集烘干、加工、包装等为一体的工厂,到时候,夹沟香稻米的效益会更好,也会有更多的村民受益。 图/记者 董虎 特约摄影 武正彪 祝家刚 文/记者 赵苗苗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