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2022年“安徽人游安徽·风情淮河”系列活动在合肥成功举办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2022-09-07 16:25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何长风(左一)在宿州非遗特色美食项目摊位前驻足,询问制作技艺。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伟(左三)一行参观宿州非遗、书画互动项目。

为宣传宿州市文化旅游资源产品、促进非遗交流传播,扩大宿州文化旅游影响力,展示“风情淮河”兄弟城市非遗特色,2022年9月2日至3日,“安徽人游安徽·风情淮河”系列活动在合肥市罍街成功举办。据了解,系列活动包括风情淮河非遗表演类项目展演、宿州市文化旅游(合肥)推介会、宿州市非遗特色产品展销、皖美好味道·风味宿州伏羊美食品鉴等,通过戏曲展演、美景推介、非遗展销、美食品鉴等方式,邀请市民、游客互动感受,展示了宿州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省级非遗项目:萧县伏羊宴习俗

省级非遗项目:符离集烧鸡

舌尖上的宿州 传递皖美好味道

宿州,因运河而置、因漕运而兴,南北方美食交融汇聚,演变出独具特色的宿州风味。9月2日下午,罍街众鑫品羊阁里,食客如云、热闹非凡,风味宿州伏羊美食品鉴在这里正式开启,伏羊宴一羊十吃经典菜品,可以吃遍萧县白山羊的每一个部位,从白切羊肉到爆炒羊肚,从孜然羊肉到一品羊排,一道道羊肉美食见证了萧县羊肉的出众品质;搭配上宿州地方特色美食,从符离集烧鸡到砀山糖水黄桃,从萧县面皮到灵璧游集糕点,还有独具风味的泗县刘圩水发面,众多特色美食、名宴小吃,已然挑起游客的味蕾,风味宿州传递的皖美好味道,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体验,驻足品尝。

区级非遗项目:埇桥糖画

市级非遗项目:埇桥剪纸

人文里的宿州 呈现风情淮河美景

舌尖上的宿州令人回味无穷,人文里的宿州同样让人流连忘返。在2022宿州市文化旅游(合肥)推介会上,一部《运河古城 云都宿州 文化旅游宣传片》,带领大家欣赏了宿州自然风光之秀美、历史人文之深厚、非遗传统之瑰丽、特色美食之诱人;宿州市泗州戏、坠子戏、梆子戏、花鼓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带来了精彩的演出;各县区文旅推介员,也围绕各自的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招商资源进行具体介绍,并带来了景区门票、地方特产、非遗文创等礼物,现场抽奖互动。宿州金牌导游为大家带来了《让世界走进宿州》主题推介,她用柔美的声音介绍,“乘一叶扁舟,寻着河流游学宿州;拄一枝藤杖,沿着山川游学宿州;携一卷清辞,读着成语游学宿州;摇一把折扇,吟着诗词游学宿州。”宿州的山川河流与风情民俗,无一不令人向往。

在活动现场,萧县书画、埇桥剪纸等一项项非遗特产,为人们带来一道道精美的文化大餐。在每一轮抽奖时刻,现场观众激情参与,幸运领取来自宿州各县(区)的特色美食特产和当地4A级旅游景区的门票套票,让其在品读宿州文化、品尝宿州美食的同时,还可以安排家人一同赴宿州尽情游览美景。

国家级非遗项目:泗州戏《梁祝》选段

戏曲中的非遗 展示淮河两岸人文魅力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淮河两岸独特的美食与美景,也让淮河两岸的戏曲文化愈加富有魅力。9月4日晚上,“风情淮河”非遗表演类项目展演在夜幕中精彩上演

国家级非遗项目泗州戏,作为安徽省淮河两岸地方传统戏剧,是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被人亲切地称为拉魂腔,它的唱腔优美动听、婉转华丽,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陈若梅和陶万侠两位老师演唱的泗州戏《梁祝》唱段,现场迎来阵阵掌声。

国家级非遗项目坠子戏,它唱腔委婉多姿、丰富多彩,抒情性很强,大气动人,花腔小调幽默诙谐,衬词衬腔优美华丽,带给现场观众不可替代的艺术享受。

国家级非遗项目花鼓灯,是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及不同情节、情绪舞蹈形式于一体的民间舞种;经过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步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影响格局。

国家级非遗项目花鼓戏,是在淮河以北地区流传的传统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种,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以浓厚的乡土气息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展示着风情淮河的精彩故事。

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别山民歌,流行于安徽省六安地区,由上古时期的部落民谣发展演变而来,其曲调高亢洒脱,颇能体现出山歌的粗犷与豪放之感,同时还吸收了淮河流域的小调、秧歌等婉转悠扬的曲调,旋律高低错落起伏有致。

国家级非遗项目凤阳花鼓,其所在地是有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全国十大名村”美誉的小岗村所属的凤阳县;凤阳花鼓在当地具有广泛的群众和传承基础,深受百姓的喜爱和称赞,有着很高的参与度。

国家级非遗项目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又称沙河梆子,是流行于安徽省沿淮河以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唱腔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既能表达愉快舒畅的心情,也能表达慷慨壮烈的气氛,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

安徽省非遗项目太和清音,清代中叶流传到太和,民间出现了自发性组织“清音会”,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各任一角,边弹边唱,听来婉转柔和,令人清心舒怀。

安徽省非遗项目寿州锣鼓,是楚文化积淀的产物、楚音乐的遗存,有千百年的历史,流传于安徽省寿县以及周边县市,为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音乐;所用主锣“钢锣” 声音清脆、洪亮,能声播数华里,具有浓郁的楚文化韵味,素有“会说话的锣鼓”称号。

安徽省非遗项目淮北大鼓,与茶文化一同成为淮北临涣独特的人文风情;在茶馆中传唱演义,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亦说亦唱;唱腔有慢板、快板、花板、垛子板等数种板式;逐渐形成在茶馆中交流新闻、听曲放松、说事拉理的生活氛围。

安徽省非遗项目马派皮影戏,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随着音乐和唱腔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男女挑竿合作,演出时将灯光把皮影人物形象投射到幕布上,演员在技法上以推、拉、捻、转、摆、跃、勾等方式,一边操作人物,一边演唱。

众多非遗传承人的精彩表演,充分展示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的卓越成果,给现场观众带来丰富的视听盛宴,让大家对这些非遗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领略了它们的无穷魅力。文/记者 徐 蕾 图/记者 王明辉

责任编辑:丁曼

本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57—3909502

举报邮箱:zgfxnews@163.com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