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拂晓新闻网

“疫”路有你 完美守护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2022-05-10 16:17

五月,是花开的季节,更是感恩的季节。在我们身边有一群人,他们放弃与亲人朋友的团聚,毅然决然地站在了疫情防控战线最前沿,守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在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防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共同致敬这群“最可爱的人”。

葛琛琛:主动请缨 做最美守“沪”者

5月7日晚,载着“逆行天使”的大巴车缓缓驶入宿州城区,为期一个多月的支援上海核酸检测采样任务圆满完成。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共有20人参与这次守“沪”行动,葛琛琛就是其中一员。归来后她自豪地说:“虽然辛苦,但是看着上海疫情一天一天缓解,我们就感到非常欣慰。”

葛琛琛是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的一名护士,有过多次核酸采样经验。上海疫情暴发后,作为刚从“前线”撤下来的医护人员,葛琛琛还没来得及休整,就立马转战新“战场”。在3月31日—5月7日为期38天的援沪工作中,她每天夜间12点发布当天去采样的时间、地点、车辆信息等,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刚到上海,看到很多阳性病例,听到很多当地医护人员感染的消息,我们也很紧张、焦虑,慢慢地经过专业防护培训,大家互相鼓励,做好实操训练,信心和勇气就更足了。”葛琛琛说,上海开始发生疫情时,他们辗转静安、嘉定、宝山、黄浦几个区轮番采样,1比10混检,每人每天要完成1000多人的任务量。

最辛苦的时候,早上5点多起床,6点20分出发,坐上开往任务点的大巴,7点半之前到达检测点,开始一天的工作。最晚的一次工作结束是凌晨3点才回到酒店,进行全方位清洁消杀后,凌晨4点才休息。上海黄浦区一社区人口密集、小区老旧、弄堂多、老年人多。由于鼻拭子采样会让人很不舒服,一些老年人对采样工作不是很理解,不愿让医护人员深采。葛琛琛本着自己专业性和职业要求,对老年人耐心疏导,对采样不标准的严重后果进行讲解,最终得到了群众的理解。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有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还有的是封控区,我们需要上门帮忙采集核酸。”葛琛琛和同事便组成流动的核酸采样小分队分批进入。由于小区没有电梯,最高楼层为6楼,有电梯的楼层有二三十层,8个人的小分队每人要采四五十户,跑上跑下,忙前忙后,累得全身都汗湿了。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她们经常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不进食不喝水不上厕所,最多时候一天要完成3个检测点的工作。“为了防控疫情,我们付出再多都值得。”在上海的后半个月,葛琛琛主要对口黄浦区封控、管控区的核酸采样,信息采集员依次为受检人员扫码、核对信息、贴标签,随即采样人员再次核对姓名、拆长棉签包装、采样、将样本装入采样管,“一扫一采”一气呵成,顺利完成每天600余人的采样工作。

葛琛琛2008年入党,她主动请缨,要求参加这次援沪战“疫”。“为了守护上海,不仅是医护人员,每个人都在为之努力。”葛琛琛感动地说,“一名78岁的阿姨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组织小区人员排队采样,她跟我们说,党员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她1986年入党,党龄和我的年纪一般大,让我由衷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

“这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种锻炼,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很有收获,让我学习了很多防疫知识,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记者 庞瑞莲 见习记者 赵鹏

韩筱晴:无私奉献 做宿州东站“卫士”

在高铁宿州东站疫情检测点,市第一人民医院作为常态驻守医院之一,调派工作人员轮流驻守、扫码登记、测量体温、核酸采样。3月24日,接到防疫通知后,该院内分泌肾内科副护士长韩筱晴妥善安排好科室的工作,和医院其他12名医务人员一起来到宿州东站。

为守好“外防输入”关口,韩筱晴坚守宿州东站,参与核酸采样、统筹管理采样人员、为隔离点分发物资等工作,用奉献担当守护着乘客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护人员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领头人”,每天早上6点,韩筱晴便早早起床,根据车站提供的班次信息及旅客人数,提前部署安排工作,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出站人员的核酸检测。核酸采样人员每天两班轮流工作,但韩筱晴没有休息的时候,只有在中午列车没有到站时,才能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她说,宿州东站是我市的“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工作要非常认真细致,容不得一丝马虎。驻守东站的每一天,韩筱晴都要忙到晚上12点左右,当最后一班乘客核酸检验结果全部出来后,才能休息。

驻守期间,韩筱晴还负责埇桥区内全部隔离点的物资安排、分发。3月25日降温下大雨,凌晨1点半,她接到通知:一宾馆缺紫外线灯和防护服。韩筱晴冒着大雨立刻为隔离点准备物资,当物资准备好并送到车上时,她已被雨水淋湿了大半身。

驻守14天,韩筱晴也遇到过不配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乘客。一次,韩筱晴要求一位14天内经过上海的黄码乘客隔离时,该乘客拒不配合,并表示按原路返回,韩筱晴对乘客耐心劝导,并告之其疫情防控政策,最终,该乘客按照要求进行隔离。“工作虽然辛苦一点,但听到乘客一句‘谢谢’,看到乘客一个满意的笑容,我们心里瞬间就温暖了。”韩筱晴说。

从高铁站检测点到大营镇防控最前沿,从社区(村)核酸检测点到校园内、居民家中,近两年来,疫情防控一线都能看到韩筱晴的身影。能全身心地投入疫情防控一线,韩筱晴最想感谢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家人。当她在外工作不能回家时,两岁的孩子由父母照看,家人毫无怨言地全力支持她的工作,让她坚定了更加努力为大家服务的信心。“我只是众多一线‘逆行者’中的一员,能为抗疫出一份力量,我感到很自豪,只要有需要,我随叫随到。”韩筱晴坚定地说。记者 庞瑞莲


高亚楠:冲锋在前 做隔离病区的“战士”

高亚楠是宿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已从事护理工作10年有余。他热爱护理事业,沉着稳重、善于沟通,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在抗疫一线,他总是不惧风险、冲锋在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出色完成护理任务,彰显了“白衣战士”的使命和担当。

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是集脑力和体力为一体、24小时连续的服务性极强的工作。“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科护士,我必须把我所学用在刀刃上。”高亚楠的话掷地有声。

今年3月初,我市突发疫情,高亚楠毫不犹豫地报名进入隔离病区,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全力开展护理工作。期间,他接待了4批6名无症状感染者,为感染者办理入院手续、准备床位、抽血,引导感染者做各项检查等。工作虽然很辛苦繁琐,但他收获了大家的信任和友谊,为后续配合治疗奠定了基础。

在隔离病区,为避免因与感染者接触可能带来的传染风险,除必要的护理需要外,护士会通过打电话或发视频等方式与感染者联系。病区接收了一名70多岁的无症状感染者,老人同时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由于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给心理疏导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高亚楠在为老人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向领导提出了为老人安装网络摄像头的建议。他的建议很快被采纳,在征得老人同意后,当天便完成了网络摄像头的安装,为更好地护理老人提供了保障。

其实,这并不是高亚楠第一次参加抗疫。2020年以来,我市只要出现疫情,在隔离病区,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2020年2月1日,隔离病区收治的一例确诊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正准备上夜班的高亚楠被紧急召回,参与患者护理工作。作为医院重症救治组的成员,他坚定地走进隔离病区,为患者打针吊水、喂饭喂药、俯卧位通气、拍背,协助患者入厕、严格消毒患者大小便、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处理医嘱……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这名患者病情有了明显好转。看到患者充满感激的眼神,一种职业的荣誉感在高亚楠心底油然而生。

2月17日下午5时许,高亚楠在病区巡视病房时,突然发现一位患者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93%,心电监护显示心率115次/分。他立即抬高患者床头,同时呼叫医生、准备好抢救物品。医生很快赶来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救治,高亚楠积极协助医生,并不停安抚着患者。随着救治的有效进行,患者的症状渐渐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也在高亚楠的耐心安抚下,慢慢平静下来。终于松一口气的高亚楠这才发现,防护服里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 记者 刘春艳

王钰莹:勇挑重担 做坚守“疫”线的天使

王钰莹是宿州市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19年来,她认真负责、甘于奉献,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用青春和汗水守护患者健康。每次发生疫情,她总是主动请缨,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全力完成隔离病区护理任务,以实际行动诠释护理工作者的奉献与担当。

“我参加过禽流感、H7N9、手足口病等患者的护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让我上前线,我一定不辱使命,完成护理任务。”2020年初,我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王钰莹向医院护理部递交了请战书。

那时,她的公公刚做完喉癌手术,二宝还不满9个月,尚在哺乳期。虽然家人需要她,但她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抗疫“大家庭”,成为隔离病区护士长,并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持续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隔离病区工作任务重、风险大。她每天除了做好病区各项管理工作,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外,还会深入病房,为患者采血、雾化、吸氧、静脉输液等。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她总是反复检查要进入病区医护人员穿戴的防护装备。同时,她还随机调取公共视频,查看各班人员在脱防护用品时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提醒“战友”们做好自身防护、消毒隔离、手部卫生等,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王钰莹不仅是一位护士,还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说,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疾病的康复,尤其是对于隔离病区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来说,心理疏导极为重要。病房有位50多岁的阿姨,十分担心预后会留下后遗症,更加担心邻里的歧视。王钰莹充分发挥心理学专业优势,每天抽出时间与她视频沟通,打开她的心结,同时,鼓励她加强身体锻炼,争取早日康复。同是今年3月,病区里还有一位与她年龄相仿的无症状感染者,其因隔离,无法照看6岁的儿子而深深自责,常常边看手机里儿子的照片边抹眼泪。王钰莹知道后,便第一时间与她取得联系,引导她调整心态,为孩子树立榜样,把这次母子分开,当作是一次锻炼孩子成长的机会,促进孩子自立。就这样,通过不间断地疏导,这位无症状感染者很快调整心态,不久后被解除隔离,平安回家。

在隔离病区工作期间,王钰莹不能与家人相聚。休息时,她会想念家中年迈的父母,同样在抗疫一线忙碌的老公,还有年幼的孩子。当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孩子隔着屏幕张开怀抱要妈妈抱时,王钰莹会转过身去,偷偷抹去眼泪,心里满是愧疚。每当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时,她总是舍小家顾大家,毫不犹豫地选择热爱的工作,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专业知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交出作为护理人的高质量答卷。 记者 刘春艳

责任编辑:丁曼

版权所有: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