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竞争升级:提速之后更需精耕细作
今年的外卖市场比往年来得更热闹一些。前有京东高调官宣商家零佣金入驻、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上线外卖“百亿补贴”等举措,后有淘宝闪购推出免单卡和请客卡并将补贴再度升级,再次搅动了近来风波不断的外卖江湖。可以说,随着淘宝、京东这些“新玩家”加入,外卖之战再度升级。从比拼速度到升级服务,这场看似激烈的行业竞争,实则是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同频共振的缩影。
消费需求的持续升级,是这场行业变革的底层逻辑。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数字化习惯的养成,消费者对“即时可得”的期待已从餐饮延伸到日用百货、医药健康、电子产品等多元领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印证了“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达”模式的生命力。
即时零售依托互联网交易平台,既是零售新业态,也是消费新模式,为更多线下业态、实体门店提供了新的增长机会。对实体商家来说,即时零售扩大了门店的经营服务范围。对消费者来说,即时零售在降低中间环节成本的同时,让消费者实实在在感受到“又快又省又好”的体验升级。
外卖之战,看似是平台经济的跨界布局,实则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春水”,更成为实体商业转型的助推器。线下商家借力数字化工具,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客源;实体店通过即时配送网络,让商品的触角延伸至更多人的家庭生活场景。这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模式,既盘活了存量资源,又创造了增量价值。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速度与温度”的竞赛中,数百万外卖配送员成为连接供需两端的关键纽带。作为新业态就业群体的代表,他们的权益保障直接关系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从完善工伤保险覆盖、探索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到设立“骑手驿站”提供休息充电服务,党委政府与平台正在合力构建更友好的从业环境。部分企业也在逐步改善骑手考核机制,在效率与安全间寻找平衡点;多地工会组织为骑手提供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助力其职业成长。这些探索表明,新业态不仅是就业的“蓄水池”,更应成为劳动者获得尊严感、安全感的“幸福池”。
市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健康有序的生态。从食品安全封签的普及,到配送员权益保障体系的完善,从“明厨亮灶”的透明化监管,到消费纠纷的快速响应机制,政策规范与行业自律共同筑牢了放心消费的基石。当监管的力度、技术的温度、服务的速度形成合力,消费者才能从“敢花钱”到“愿花钱”,市场活力才能实现可持续释放。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
-
3宿州市加大财政投入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05-13
-
4宿州奋力谱写数字经济精彩篇章 05-12
-
5一季度全市发放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贷款逾34亿元 05-09
-
6宿州市2025年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开工超九成 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