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贵在“共”字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治理成效直接关乎民生冷暖、发展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础性工作。解决问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实现矛盾发现在初始、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就需要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捕捉到群众关心盼望解决的小问题小矛盾。小到家庭矛盾、邻里争吵,大到边地纠纷、各类村务管理中的“堵点”等。如果马马虎虎、轻易放过、处理不当,就可能会让百姓郁积在内心,就有可能逐步发酵为大问题、大矛盾,导致激化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事关群众安居乐业以及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
如何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能不能组织好、建设好群众工作机制是关键,因为每个人有什么烦恼,每个乡邻有什么纠纷,周围邻居可能比谁都更清楚。事实上,调解矛盾纠纷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原则与灵活之间找到平衡。一次看似简单的邻里争吵,可能背后牵涉到多层利益关系,这要求基层治理不仅要有研判会商的明白人,还要有心理分析的内行者,用乡音乡语讲清人情世故,用民生民情衡量政策尺度,让矛盾双方从“你输我赢”的对抗,变成“共同解题”的协作,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
化解矛盾不是“独角戏”,基层治理贵在“共”字。调解工作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基层治理需要学会“搭台唱戏”,充分调动综治调解员、村组干部、乡贤“五老”的作用,有效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确保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把事说透、把理讲清,把群众心里的疙瘩解开,用心用情用力把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努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国内最大“火电+熔盐”储能项目在宿落成 03-17
-
31-2月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13155户 03-14
-
4宿州市多渠道拓岗位促就业 03-13
-
5
-
6杨军接待信访群众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