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准量足”非小事 分毫之间见民生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出台《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深化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压实集贸市场主办方主体责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办法》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集贸市场是充满活力与烟火气的地方。这里有着琳琅满目的食品、日用品等,藏着老百姓一日三餐的“小确幸”。集贸市场本应是公平交易的场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果盘子”。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来这里购物图的就是“量足价实”。然而,部分商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通过计量作弊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导致诚信缺失、市场环境恶化,引发了公众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笔者看来,在一些集贸市场发生的“缺金短两”现象,背后不仅是商家的“求利心切”,也是市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的反映。因此,规范市场计量行为是非常必要的。而《办法》的出台及实施,就是推动集贸市场诚信计量建设、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重要举措,能够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来说,筑牢民生权益的“防护堤”是职责所在。要依照《办法》的相关规定,加大对集贸市场的检查力度,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设备,及时发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计量作弊行为。对于计量作弊的商家,通过警告、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进行处罚,让商家不敢再使用“鬼秤”。同时,要广泛宣传《办法》的内容,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构建和谐稳定的消费环境。
对于商家来说,用“缺斤短两”手段“算计”消费者,在短时间内,或许能够获得很多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往往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最终落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下场。因此,商家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主动使用合规合格的计量器具,依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顾客,不断提高消费者的信任感和满意度。集贸市场主办方和管理者,则是要通过配备“公平秤”、张贴诚信经营“红黑榜”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准确的商品交易信息,确保市场内各类商品的“秤准量足”,让这里成为真正公平、公正的交易场所。
■ 王云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全市重大项目评审与要素保障第一次会商会议召开 01-08
-
22025年全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召开 01-03
-
3宿州市招商引资工作稳中有进成效明显 01-02
-
4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视频会召开 12-31
-
5宿州市强化财力支撑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12-30
-
6宿州市发布第9号总河长令 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