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套路营销”当休矣!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大促已经提前开始。为更好规范网络交易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市民,要科学理性按需消费,防范商家促销套路,增强自身维权意识。
今年“双十一”的电商促销,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10月12日,京东启动预购活动;10月14日,天猫推出首轮预售活动,比去年提前了10天;各大平台的直播主播持续跟进,纷纷开启了“双十一”预售活动。然而,在热热闹闹的预售活动背后,隐藏着部分商家的促销套路。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好不容易凑够了满减金额并下了定金,结果付尾款时发现,比直接买还贵了几十块钱。从“尾款人”变成“韭菜人”,让消费者感到“很伤心”。
11月11日本来是个平淡无奇的日子,从2009年开始,经过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打造,成为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最初的“双十一”促销,没有什么套路,就是全场打五折,消费者觉得合适,就直接下单。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及平台的加入,出现了“满减打折,越买越多”“先提价后降价”“预售限量吊胃口,原价商品照样买”等多种套路,令很多消费者感到眼花缭乱,直呼“看不懂”和“算不清”。
明明可以简简单单地促销,为啥偏要搞得那么复杂?答案肯定和利益有关。“双十一”各家平台的规则复杂且不同,这就让消费者很难进行比价。而且,对于同质量的商品,不同的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很可能不一样。商家设置各种套路,就会导致那些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研究促销规则的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优惠的价格,而没有时间和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会草草下单,获得的优惠相对较少,商家就会赚得更多。
其实,老百姓买东西,图的是公平实惠,要的是货真价实。商家如用套路“糊弄”消费者,也许在最初的一段时间,能够带来一定的销售量。但是,一旦消费者遇到“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优惠0.5”的情况,就会觉得自己“遭人算计”,不愿意再参加类似活动了。最终的结果是,商家及平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总而言之,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希望商家不再以套路取巧,而是以诚信取胜。消费者购物时要多些理性,主动掌握一些反套路方法,有效防范消费陷阱。相关部门要切实担起监管责任,创新治理举措,让消费环境更优,人们购物更放心更舒心。
■ 王云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创先争优 11-01
-
3前三季度宿州进出口总值达45.9亿元 10-25
-
4前三季度宿州市规上服务业平稳运行 10-24
-
51-9月宿州市新设各类经营主体6.9万余户 10-18
-
6宿州市2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