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网红食品安全底线
最近一段时间,号称“纯手工制作”的蜡瓶糖,受到不少中小学生群体的追捧,继而在多个电商平台走俏。然而,在火爆的同时,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有消费者反映,市面上的蜡瓶糖的外包装大多缺乏生产厂商、执行标准或食品生产许可证等,有些产品虽然标注了信息,但字迹模糊不清。针对上述问题,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了针对“蜡瓶糖”的专项整治。
网络时代,食品商家为迎合消费者心理,用“低糖”“鲜制”“零添加”“纯手工”等制造爆点,打造网红食品,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赢得更大的消费市场。这本无可厚非的,但是,网红绝不是可以躺着赚钱的资本,消费者也不会一直是甘当交“智商税”的“冤大头”。如果越过了食品安全这条底线,他们就会选择用脚投票。
食品安全无小事。作为网红食品的经营者,应严格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功夫,对原料购进、生产过程、卫生控制、出厂检验等环节进行把控,确保消费者吃到的每一口食品都是合格的、健康的、卫生的。只有这样,才能让“网红食品”常爆常红。
当然,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不能光靠企业自律。电商平台要加强对商家的准入审核,要求商家提供详尽的产品生产工艺说明、原材料来源证明以及合格的质量检测报告等,并在收到消费者的投诉信息后及时查明情况,作出相关处理。
政府部门要通过开展日常检查和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网红食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监管,并畅通举报投诉通道,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督促平台和商家合法诚信经营,提高经营者的违规成本。还可以通过适时发布消费提示的方式,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防范食品安全风险,鼓励消费者主动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和食品安全问题,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
对消费者来说,不能只凭“网红食品”的噱头就去购买,而是要提高自身对网红食品的辨别能力,选择证照齐全的商家,看清食品标签后再下单。家长要帮助孩子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醒孩子不要盲目追逐网红食品,更不能购买“三无”食品。
■ 王云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
-
2前三季度宿州市规上服务业平稳运行 10-24
-
31-9月宿州市新设各类经营主体6.9万余户 10-18
-
4宿州市28家企业参加广交会 10-16
-
5前8个月宿州市进出口总值40.4亿元 09-29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