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消费的密码 藏在火爆的演出市场里
演唱会、音乐节场场爆满,沉浸式实景演出震撼“出圈”,剧院内掌声四起、热闹非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全国演出市场持续升温,类型多元、内容丰富的演出活动“上新”不断,进一步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演出市场持续火热。“开卖即售罄”“场场都爆满”反映出线下演出市场的持续火爆。各大明星演唱会扎堆开唱,戏曲、话剧、脱口秀等小众文化业态也顺势而上,丰富的场景切中了消费者多元需求,也折射出公众对文化市场的消费热情。
“为一场音乐节奔赴一座城”“演唱会带火地方经济”等话题屡屡登上热搜。很多人在闲暇之余,或是为了一睹偶像风采,或是为了一品经典曲目,打上飞的、坐上高铁,去外地看上一场演出正成为一种生活新选择。在文化活动方式日趋丰富的今天,文艺作品的推陈出新激发消费者观演热情,而消费者的观演热情又进一步激发文艺创作的活力。在这股热潮之下,优秀传统戏剧也绽放新风姿,诸如越剧《新龙门客栈》一票难求、潮汕英歌舞在社交媒体刷屏、豫剧跨省演出等传统戏曲也是“圈粉无数”。
如果说“观”与“演”是一场注定的“双向奔赴”,那么,“演”与“游”就是一次良性的倍增效应。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形式,演艺经济不仅可以带来可观的门票收入,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客流,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等一系列消费,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各地嗅到了发展先机,也着力在文旅表现形式、文艺展演场景上下足功夫,推出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如湖南长沙在橘子洲推出沉浸式青春剧场《恰同学少年》,陕西西安大型驻场观念演出《无界·长安》,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推出的《无上龙门》等,将沉浸式体验与城市空间相结合,拓展了旅游的内涵,赋予旅游者独特的文化体验。前段时间因为凤凰传奇演唱会让常州市副市长一夜爆火,变身“许愿池”,为常州增加了一批关注度,提升了常州市文旅热度。可见,演出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呈现,更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的重要驱动力,在促进就业机会增加,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增加文旅消费热情、提升城市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催化作用。
“好戏不怕晚”。演出市场在激发人们消费热情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目前还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诸如“天价黄牛票”“视线遮挡”“音响效果拉胯”“公共设施不到位”等不和谐现象也在无形中抹黑着演出市场形象。实现“演”与“旅”良性循环,既需要演出和平台双方不断加强监管和完善自身建设,也需要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公众在吃喝玩乐中享受一场满意的“文化盛宴”。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