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标准 预制菜才能香飘更远
近日,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首次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明确了推动预制菜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的方向,为促进预制菜产业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
随着大众生活形态和食品消费需求的加速演进,近年来,预制菜站在了发展风口,体量和规模急剧扩大,已经成为各地竞逐高质量发展的“拿手菜”。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预制菜加工企业超过7万家,2023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正加速驶向万亿元赛道。
迅速走红的预制菜,也带来一些争议。预制菜属于大众餐饮领域。餐饮消费看重的是丰富多元的口味,更何况背后还依附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食文化。可是,作为一种工业化产品,预制菜讲究的是制作标准化。一些消费者吃不出所谓的“锅气”,自然不会买账。也正是因为预制菜口味稳定、方便食用,大大降低了公众享用美食的时间、情绪成本,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特别是青年消费者追捧认可,其市场前景依然光明。
到底什么是预制菜?此前定义比较模糊。《通知》明确了什么是预制菜,有效防范“预制菜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带来的问题,也有利于各地更加精准地把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到产业链,推动预制菜产业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预制菜说到底是一种食品,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公众舌尖。食品安全大于天。当前,各地都在进军预制菜产业。无论怎么深谋远虑,都要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通知》为此明确,不添加防腐剂,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这契合了公众对安全营养健康食品的期待。全方位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规范从业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方能让预制菜登上消费者的日常食谱。
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我们不能指望预制菜从诞生之日就是完美无瑕的,总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严把食品安全关,加快先进技术应用,更加精准把握菜品和味道,预制菜产业发展就能行稳致远,更好地满足公众食品消费新需求。
■ 商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