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时代赋予“读书”更多意义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你阅读了吗?
当下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自从智能手机出现后,手机就几乎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中开始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的习惯、行为和思想。智能手机除了正常的通讯功能外,更多的用途在于刷朋友圈、刷视频、购物、支付各种生活费用、看资讯、看小说、查资料……以至于呈现出人们时时处处都在看手机的情形:坐车看、走路看、睡前看、吃饭看、蹲厕所看,甚至于煮饭炒菜要看,陪同孩子写作业也要偷偷看……真是达到了“手不离机、人在机在”的境界。
在这个大环境中,很多人的纸质阅读变得相对较少,让读书取代玩手机是难上加难。我们虽然不提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性读书行为,但读书可以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提升个人气质和涵养;“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书能让人耳聪目明,少困顿、明事理;“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读书给人带来快乐平和的精神世界,拥有高尚的情操。通俗点来讲,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
有人这样计算:一本书50万字,一个字合两字节,一共是100万字节,也就是1MB,所以1GB容量的手机可以存储1000本这样的书。从这个层面讲,手机具有天然的优势:占用空间小,节省空间资源;比纸媒更加便利,携带更方便;功能齐全,想看什么都可以搜到;除在特定场合外,使用不受环境的限制。更为重要的一点,书籍会因人为或自然的原因损坏造成知识的失传,如果把这些知识“数字化”,存储在手机上,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在保护古籍、传承知识、传播知识方面,作为“数字化”应用载体的手机,与书籍相辅相成,更具优势。
虽然手机有诸多优势,但电子屏幕对视觉的刺激,远比不过书香对人全身心的熏陶。用手机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但没有阅读的真实感,就像快餐一样,好吃但没什么营养。更因为手机内容多样,很容易走神,无意间可能就滑向刷视频、社交等领域去。人沉浸其中,享受浅层次的视觉冲击,不自觉就把时间白白浪费掉,还常常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纸质类图书真实的厚重让人无端有一种满足感。因为这种触感更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文字魅力。“深度阅读”,书籍比手机更胜一筹!
其实,书籍与手机,并非“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零和关系,二者说到底都是知识的载体。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领略前人的智慧和成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而有意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真诚奉劝诸君:少刷手机,多看书!读好书,读经典书!
■ 曾庆芳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