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更多“民生之盼”变为“民生之赞”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近日,全市民生工作大会召开,对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尤其是针对我市民生保障领域短板和不足,提出各项务实性举措,相信对进一步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民生之事关乎国之大者、维系长远发展。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办好件件暖心实事。特别是去年以来,在省委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功效,高质高效办理群众诉求,同时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在为民办实事中改进作风、展现新作为。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需要我们以强烈的情怀,坚实的担当和务实的举措,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努力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生动现实。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持续推深做实“民声呼应”工作,统筹好“线上+线下”,“ 键对键”更要“面对面”,让民意诉求上得来、更响亮,成为党员干部重要的办事日程;注重“实效+时效”,清单、闭环式推进办理,加强调度考核,让群众一呼,部门应对及时、办理提速提效,切实把为民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同时,我们不能止步于办好一件民生实事,学会用辩证思维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发现共性规律,举一反三形成制度性成果,推动“当下改”和“长久立”衔接融合,实现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再到“赢得一颗心”的升级跨越。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们要把群众的“心上事”当作“上心事”,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说一件、办一件、成一件。统筹推进50项民生实事,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协同发力,强化项目调度,以解决好群众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具体民生问题为重要抓手,加快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让广大群众劳有厚得、学有优教、幼有善育、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住有宜居,续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温暖答卷。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扛责上肩带头干起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落实好“四下基层”制度,把身子沉到一线,以严实作风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民生工作应当伴着民声走,做得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为此,要严格考核评价体系,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真正让党委、政府所为精准对接群众所需,用实干和担当把更多“民生之盼”变为“民生之赞”,实打实地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商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