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阀”
近年来,由于电动自行车不当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另有数据显示,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其中超过一半发生在夜间充电过程中,而90%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则发生在门厅、过道以及楼梯间,起火直接原因多为充电设备出现故障导致燃爆。
生命可贵,大火无情。要知道,充电时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意外触发火情,30秒出现明火,并迅速引燃整辆车及周边可燃物,燃烧产生的毒气100秒内足以使人窒息死亡,4分钟后最高瞬时温度达1200摄氏度,危险性极大。
可现实中,还是有一部分人群对此置若罔闻,安全意识淡薄,总觉得“上楼充一下没事”“推到自己家充电,和别人有啥关系”“充电器随便买买,凑合能用就行”,在电动自行车充电问题上始终抱有侥幸心理,把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在楼道内甚至直接推到楼上充电。
客观来说,电动自行车在楼道内充电是引发火灾的直接诱因,但绝不是唯一原因。其中,固然有电池能量密度大、用户充电不规范等原因,但生产、流通、监管、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责任同样不容推诿。比如,厂家生产的电池和充电器质量是否达到标准?户外充电设施建设是否方便合理?对企业的生产,检查和监督是否到位?对私自改装、滥用劣质设备处理是否到位等等,都需要和治理电动自行车入户上楼一样被重视。
民生无小事,安全大于天。惨痛的事故无数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防止电动自行车充电起火既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多管齐下,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前端着手,加大对不合格或改装产品的查处力度,将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问题常态化、动态化,及时向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亮剑;更需要物业、居民通力配合,物业要规划出数量足够、充电方便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点,定期开展巡查、劝导,切实制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小区居民也要自觉遵守规定,相互监督提醒,杜绝电动自行车进电梯、进楼道,以善意提醒心存侥幸的麻木者,形成人人都是住宅消防安全守护者,人人都是消防安全监督者的良好氛围,切实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还小区一片安宁!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