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困难留给自己 把方便留给群众
近日,市民郝先生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递上一封感谢信并连声称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真的是太好了,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事情源于郝先生孩子入学需办理户籍迁移,但由于各种原因办理受阻,最终在“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宿事速办”(12345)热线督办下,郝先生顺利将户籍迁移。(8月29日《拂晓报》)
感谢信中的话不仅承载了群众由衷的感激与赞许,更彰显了政务服务的初衷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设立的目的,就是专门处理各种“疑难杂症”,让企业、群众办不成的事有处找、有人管、有人帮,并为企业、群众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事项,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群众和企业在办事过程中的便捷度、满意度。
实事求是地讲,一些“办不成的事”,成因复杂,很多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并不是工作人员推诿扯皮“不想办”,而是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盘根错节,梳理不清,解决起来就“难于上青天”。这些“办不成的事”,不历经磨难、过关斩将,甚至“九九八十一难”是难以解决的,有的即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也未必能得到圆满解决。
但是,并不是所有“办不成的事”都没有解决办法,也不能因为解决起来困难、复杂而成为不办理的借口,关键要看政务服务部门对待这些“办不成的事”是什么心态。只要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就能最大限度地把“办不成的事”办成办好。
解民忧、纾民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市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自2022年3月设立以来,从反映事项的受理登记、数据录入、存档备案到案件转办、结果反馈等流程,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截至目前,已为群众受理、解决“疑难杂症”14件,受到群众的好评。
小小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关系着群众心头大事。政务服务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个窗口,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最大程度依法依规解决群众难题,不要再出现“群众自己四处奔波”;同时,要发挥监督约束的作用,倒逼相关部门补上“职责不全不清”的制度和管理漏洞,更好坚持群众导向,拿出最大的诚意解决问题,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
■ 曾庆芳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