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改造”让残疾人“有爱无碍”
今年以来,我市早安排、早部署,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需改造”,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完成全市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320户,任务完成率72%。(8月18日《拂晓报》)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8500多万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工作生活得便利与否、幸福与否,直接关乎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谐指数。面临对无障碍环境如此大的需求,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则是实打实的民生实事,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体现了整个社会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
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各项权益保障,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起步。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为残疾人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必将为进一步提高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要摸清实情,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精准改造。残疾人情况各有不同,有的是肢体残疾、有的是视力残疾、有的是听力残疾,需求不同,改造的项目必然有差异。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在实施过程中,拿出“绣花”功夫,以敢啃“硬骨头”的决心,事无巨细,不厌其烦,摸清每户的实情和需求,进门入户“量体订制”。同时,还要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个人意愿和特殊需求,实行人性化和个性化改造,真正把好事办好。
做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要发挥残联部门桥梁纽带作用,尽心尽力抓好无障碍改造工作协调。残联部门要从重点难点入手、从细节入手,对无障碍改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协调交通、财政、农业农村局、村(社区)等职能部门和单位,对残疾人家庭户外大环境予以规划建设,齐心协力加大投入,切实解决残疾人“出门难、做饭难、如厕难、洗浴难、沟通难”的烦心事,更好促进这一群体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让他们在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的路上“不掉队”。
■ 曾庆芳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