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老百姓乐享更多“家门口”的幸福
7月25日早晨,灵璧县城安居小区居民叶女士在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区锻炼后,到小区门口吃早餐,回家时顺便在附近生鲜店买好当天的蔬菜。据了解,灵璧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服务品质,高质量打造“15分钟生活圈”示范社区,充分满足居民需求,提升居民幸福感。目前,灵璧县“15分钟生活圈”有28种功能设施,涵盖县城20万多人。(据7月27日《拂晓报》)
锻炼身体、阅读书籍、买菜购药以及修拉链、配钥匙、改裤脚等,虽然看起来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就是要从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起多业态集聚型社区服务圈,让人们可以在步行15分钟左右的半径范围内,解决因生活所需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升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和幸福感。
推进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自2021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年7月份,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建设。可以说,15分钟便民生活圈正在步入科学、集约、高效发展的“圈圈融合”新阶段。
其实,“15分钟”不只是时间尺度,更是标注美好生活的刻度。15分钟便民生活圈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衣食住行、又有文娱购健,还有生老病死等等,最终指向是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因此,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事真正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具体来说,要在规划之初广泛征询社区居民意见,力争布局合理;在建设过程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打造“15分钟健身娱乐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15分钟书刊阅读圈”等。同时,还要避免不同主管部门各自“画圈”造成的重复建设及浪费现象。通过积极整合资源,补齐民生服务短板,逐步实现“多圈合一”;在实施服务时,经常听取居民的意见,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让便利“入圈”、幸福“出圈”。
■ 王云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