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成为“香饽饽”需要多方发力
4月28日至5月1日,全“宿”启“杭”·农“情”食“意”——2023首届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在杭州武林广场火热上演。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灵璧黄牛肉等“饕餮大餐”多次被杭城市民抢购一空。 本次展示展销会,我市精选了120多家企业,涉及瓜果蔬菜、粮油、水产、畜牧、酒水饮料、预制菜、农副产品、文旅产品、工艺品等10大类上千种名优农产品参展。统计数据显示,展会实现销售额339.7万元、订单1.42亿元,达成合作意向34个。(5月4日《拂晓报》)
百里黄河故道抚育了砀山酥梨的“冰肌玉骨”,一汪清泉孕育出夹沟香稻米的“一家煮饭十家香”,历史悠久符离集烧鸡的“肉酥骨烂”、声名远扬……正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从一块烧饼到一碗sa汤,从一扎粉丝到一只烧鸡,从一袋米面到一箱水果,其生产工艺、地域标识、包装设计,无不渗透着当地的山水草木、民俗文化、传统手艺,散发着浓郁的地方“味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特产的发展史,既是一部作物生产史,也是一部乡土文化史。土特产背后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风土人情。正如湖南人爱吃辣、山西人嗜酸、东北人爱大酱一般,在家足不出户,手指一点,买上两三种就可领略八方美味。
眼下,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电商销售花式翻新,物流冷链朝发夕至。新疆西梅干、青海藜麦粉、甘肃沙棘汁等特色农产品火爆“出圈”。云南野生菌、广西海鸭蛋、宁夏盐池滩羊等土特产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原本“土”到不为人知的农产品,如今成为各个消费族群的“香饽饽”。这些成功的“网红”农产品凭借多元化的产品加工、特色化的产品包装、年轻化的销售理念,也为我们做大做强土特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土特产虽然“土”,但正是因为其“土”,才成就了其“特”,因为其“特”,才利于出“产”。缺了“土”,产业根基不稳;失去“特”,竞争优势不足;没有“产”,发展态势不优。因而,擦亮宿州“土特产”名片,就要唱好“产”字歌,着力在“土味”上下功夫,抓住产业兴农发力点,盘活土特产背后的地方风情、文化习俗等特色资源,畅通循环链,延长产业链,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挥三产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推动产业全链条升级,使土特产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