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了 购物当理性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又来了,各大电商平台的商品预售信息早已纷纷提前呈现,不少市民开启了“买买买”模式。日前,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宿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促销活动时,要擦亮眼睛,保持理性,合理消费、按需购买。
“双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于日期特殊又被戏称为“光棍节”。从2009年开始,以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利用这一天进行大规模打折促销活动。如今,“双十一”已成为一个固定的购物节,很多线上线下的商家会从11月11日前两周开始,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大量的“剁手党”也会在这段时期疯狂购物。但是,最近这几年,“双十一”复杂的促销规则让很多消费者感到满满的“套路”。经常听到一些生活节奏快的年轻人说,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计算优惠数额,还不如用那些时间去工作或休息。一些电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原本的一些抢购变成了预售,消费者只要提前支付定金,在规定时间内付尾款就能拿到心仪的产品。
在笔者看来,不管是提前支付定金,还是各种“满减”政策,商家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提升销售额。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双方都应保持理性,不能把“双十一”购物节当作一场“狂欢”。
对于电商平台和销售商而言,靠着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手段,也许会在短时期内业绩猛增,但如果产品质量和服务不过关的话,在“双十一”狂欢过后,很可能会迎来大量的退货单,最终不仅没有赚到钱,而且会失去了消费者的口碑和信赖。如果商家能够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用最优惠的价格销售最优质的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相信很多消费者会乐意买单。今年,一些电商平台把预售付尾款时间提前至10月31日晚上8点开始,这种人性化的服务,就让不少消费者发出感叹:真心不错!凌晨熬夜抢购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
对广大消费者来说,首要的是树牢科学消费观,理性对待各种促销活动,不能单纯因低价而疯狂购买。其次,要选择正规电商平台和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并了解优惠促销活动详情,谨防不良商家“明降暗涨”“虚假打折”等套路。此外,不要私加陌生人微信进行线下交易,不要点击不明链接,防止个人财产受到损失;对于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即使价格非常优惠,也不能盲目跟风,以免浪费时间和金钱。
与此同时,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履行责任。在“双十一”前后,通过发布消费提示、进行市场检查、及时处理消费纠纷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王云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