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躺平式”干部要对症下药
“躺平”一词近年来风靡网络,在职场压力剧增的大背景下,成为一些年轻人自我调侃的网络热词。然而,延伸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也出现了精神不足、无所事事、慵懒散推、惧怕挑战,不担当、不作为的“躺平心态”。
“为官避事平生耻。”细数“躺平式干部”的“病症”,无一例外都与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背道而驰。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官僚作风严重,整天待在办公室里,上不接“天线”,下不接“地气”;有的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采取“拖”字诀,不过问就石沉大海,一问就正在落实,永远都是进行时;有的搞“虚假勤奋”,口号喊得震天响,行动起来轻飘飘,习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认为会开了、文发了,工作就是完成了。这种“躺平”心态的蔓延,破坏的是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损害的是党委政府的形象和人民利益,贻误的是地方发展时机。
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展评选“躺平式单位”“躺平式干部”活动,在社会上收获一片赞誉。但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评选不当,有可能让老实人吃亏,让干部产生松劲泄劲的情绪。其实,评选“躺平式”干部,不是为了让谁出丑,也不在于问责干部、处理干部,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干事创业中的“中梗阻”,打掉改革发展中的“拦路虎”,给予“躺平者”当头棒喝、警醒出汗,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干部没市场。这看似是“严管”,实则是另一种“厚爱”,既是让“为官不为者”下,也是让“勇于担当者”上,既可为敢抓敢管、能打胜仗的干部铺平道路、留足空间,也能真正把“帽子”戴到有能力的人头上,“票子”发到干实事的人手里,“板子”打到不作为的人身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员干部手握的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担当的是为民办事的使命。看似一人工作,实则关系万千百姓。干好干坏事关改革成败,事关民生福祉。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烈使命感,砥砺务实苦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锤炼勇往直前、攻坚克难的实干作风,才能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的火热实践中展现新的更大作为!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