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提质方能实现“土里生金”
据《人民日报》报道,9月13日,由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发起的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京启动。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今年金秋消费季活动将持续3个月,预计带动50万商家参与。据介绍,金秋消费季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品牌活动,旨在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促进优质农产品消费,做强农业品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五谷蕃熟,穰穰满家。”又是一年丰收节。此刻,天高云阔、稻黄菽熟、瓜果盈枝,农民一年的辛苦与汗水,变成了颗粒归仓的幸福。
丰收,是人间最圆满的期待。从田地到餐桌,从乡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源源不断、新鲜丰美的农产品不仅给我们端牢手中饭碗的底气,也给农民带来增收的希望。
农产品消费,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把优质农产品端到市民的面前,一方面有助于丰富百姓餐桌,优化市场供给,扩大消费规模;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农产品价值,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两者同频共振,是一场双赢,既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的务实之举,也是顺应扩大内需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干之为。
然而,随着近年来消费不断转型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早已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广大消费者更加看品牌、重质量、求个性,希望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更加追求产品品质和品牌效应。而反观当下,一些地区的农产品还停留在产品单一、包装粗略、标准化水平低的初级加工阶段,缺乏专业化生产加工、专业化品牌包装和专业化营销推广。
装满农民的“钱袋子”,让更多农产品走出去,不仅需要政策引导、资金帮扶,更需要在地方从干部到群众都学会与市场“交朋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充分挖掘具有地方历史、地理和文化特色的品牌价值,并以其为引领推动农产品由规模化生产向优质、专用、特色生产经营转变,形成独特的市场优势和竞争力。要积极培养电商人才,发挥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平台优势,加大农产品推介力度,不断提升当地农产品网络“知名度”。基层领导干部要俯下身甘当“红娘”,充分发掘地区资源,做好农产品“穿针引线”的工作,做好与周边城市、大型商超的对接工作,打通农产品销售“卡脖子”问题,让当地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金秋消费,惠农利农。借着农民丰收节的节庆效应,进一步打通从田间到餐桌、从枝头到工厂的道路,让更多农产品从“土疙瘩”变成“金疙瘩”,让更多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确保农民丰收又增收!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