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结合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在合肥市蜀山区九重锦园小区西北角,对准前方一栋高楼的不同楼层,4个高空探头以不同角度仰拍。该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这里14栋高楼四周都安装了高空探头,实时拍摄画面接入监控室。一旦发生高空抛物行为,通过监控比对、视频取证,能够迅速锁定、精准到户,让高空抛物无处遁形。(9月5日《安徽日报》)
在高楼林立、人群密集的城市公共空间,高空抛物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安全风险,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近年来,各地“高空抛物”事件时有发生,一个鸡蛋、一根玉米棒、一个饮料瓶,如此等等不起眼的小物件,如果从高空抛下,都可能变成伤人的利器。据了解,从4楼抛下鸡蛋,会把人头顶砸出肿包;从18楼抛下铁钉,可插入人的颅骨;从25楼抛下西瓜皮,击中头部可致人死亡……高空抛物,轻则造成财物损失,重则危及人身安全,颇受人们关注,被人深恶痛绝。
令人欣慰的是,2021年3月,“高空抛物”入刑,一批高空抛物“肇事者”被依法追究责任,起到较好的震慑效果,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更有保障。笔者认为,法律的刚性约束固然必不可少,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从源头上杜绝高空抛物也同样重要。
一方面,要借助科技力量,对高空抛物进行全方位监管,消除一些人的侥幸心理。目前,不少地方已经有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上述合肥市蜀山区九重锦园小区以科技赋能,使用高空探头作为“破案神器”的做法值得借鉴。据介绍,“自从安装了高空探头,该小区高空抛物现象明显减少,近两年都没有发生过,小区居民安全感也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要强化思想引导,加大普法宣传,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采取以案说法、以案示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法律条款进行解读,让群众充分认识到高空抛物的危害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杜绝高空抛物成为更多人的思想底线和行为红线,在全社会形成杜绝高空抛物的文明习惯和法治共识。
值得提出的是,高空抛物具有随机性、隐蔽性。治理高空抛物,需要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建立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让每一个人都自觉树立安全意识,不去任性妄为,营造一片安全天空,以实际行动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 马竞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