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预制菜产业 食品安全应为先
近日,《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从生产、支撑、营销、保障等四个方面,描绘出我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意见》明确: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立质量效益好、规模总量大、产品结构优、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预制菜产业体系,产值达到1000亿元。
所谓预制菜,就是通过预加工,提前把食材做成半成品或者成品,食用时再根据需要配上各种辅料的菜品,包括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在生活节奏加快的当下,预制菜因其方便、实用和高效,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
宿州作为皖北地区传统农业大市,具有上游原料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便利等先天优势,发展预制菜产业前景光明、未来可期。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意见》要求,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在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双招双引”、搭建研发平台、健全仓储冷链物流体系等方面拿出真招实措,在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打造一批金字宿州品牌。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集中力量和资源发展预制菜产业,不能失去食品安全这个根基,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意见》中提到,“强化质量监管和标准引领”,就彰显了政府在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方面的前瞻眼光。
预制菜消费持续升温,良法善治也要跑出加速度。从田间到餐桌,预制菜产业链很长,涵盖原料生产、食材加工、菜品研发、物流运输、市场营销等环节,任何一环产生的食品安全风险都有可能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祸及整个产业良性发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加强对预制菜产业的研判,将其及时纳入监管范围,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充分借鉴山东、江苏等地先进经验,为预制菜产业发展定标准、立规矩、划红线,在各环节加强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更好地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新业态”,预制菜产业发展必然伴随着各类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信心、科学谋划,在政策供给、建章立制、要素投入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行业自律、部门监管和社会力量等方面协同配合,推进预制菜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版图中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商 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