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灵活务工者“好就业”“就好业”
日前,人社部、民政部、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 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系列重点工作。要求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将零工信息纳入公共就业信息服务范围,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对困难零工人员加强就业帮扶,完善服务场地设施支撑等。
一提到零工,很多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家政保洁、水管疏通、修补房顶等传统岗位上。但事实上,随着 “互联网+”步伐加快,传统的零工经济正在向互联网零工经济转变,诸如视频直播、美术设计、营销咨询等新零工岗位活跃在线上或线下服务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运用手中技能或知识储备,在为自己谋得理想职位的同时也助推了零工市场的扩容,带动了新业态经济的增长。
就业是民生之本,小零工关系大民生。随招随用、随干随走,机动灵活的零工市场就业方式,不仅可以容纳更为广阔的就业人群,也可以提供更全方位的就业渠道。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反复侵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稳就业就是保民生。零工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不仅是稳就业的坚实载体,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但现实是,零工虽好,但受限于供求信息不对等、劳务市场管理松散、招聘信息虚假、务工者技能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供求双方无法在一个同频有效的平台上实现直接对话。为寻觅一个适合的务工者,为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双方费时又费力且效率不高。 所幸,此次《意见》直击零工市场的三大“痛点”,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即“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健全培训项目和培训政策推介服务”“公开零工市场服务制度、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等等举措,从市场整合、技能提升、劳务保障等方面着手,为零工市场有序发展指明了制度导向和服务坐标。
好就业还得就好业。零工市场因特性而兴,也因特性而被人诟病。受在职时间短、在职方式灵活等因素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薪资纠纷、黑中介、职业伤害等弊端是许多务工者心中的隐忧。因此,应加大打击“黑中介”力度,补齐劳务保障制度短板,提升劳动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零工市场就业服务整体水平,使零工市场成为每一个流动务工者安心所在。
零工微服务,就业大文章。赋能零工经济,完善零工市场,既是瞄准就业重点人群解忧之举,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应势而为。随着零工市场服务管理制度的日渐完善,相信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者可以从中收获幸福、实现价值。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