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办不成事”窗口兜底群众急难愁盼
安徽省直效能办与省数据资源管理局认真贯彻省“一改两为”会议精神,在省政务服务中心联合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该窗口对服务对象反映的“办不成事”反映事项实行统一登记、一口受理、交办分办、效能督办、闭环管理,同时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窗口运行模式、工作规则、工作流程不断改进和完善。(7月11日《安徽日报》)
小窗口连着大民生。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是联系服务企业、群众的重要平台,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展示政府形象的重要窗口。政务服务质量高,群众跑腿少,事情办得快、办得好、办得成,群众自然会给予好评。反之,如果群众费尽周折却办不成事、失望而归,难免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质疑政府的公信力,给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政务“掌上办”“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措施陆续推出,极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但在具体办事过程中,仍会有各种“疑难杂症”出现,导致一些业务不能及时办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针对这些堵点、难点、痛点,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早在今年3月,我市埇桥区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立工作专班,安排专人值守,负责群众反映问题和诉求的协调处理、解释答复工作,定期对提交的“办不成事”反馈单进行汇总分析、追根溯源,找准原因、研究对策,举一反三,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多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才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具体来说,就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做到统一登记、限时交办、闭环管理、跟踪督办,让群众感到自己的事情“有人管”“能解决”“不白跑”。同时及时总结个性问题背后的共性特点,着力补齐短板,提升办事效率,不断提升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要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对标对表改进工作作风,争做优良作风的实践者、群众满意的服务员,让“办得成”的事情越来越多,“办不成”的情况越来越少,以为民服务新成果、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贡献力量。
■ 马竞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