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宿州味”如何声名远扬
6月21日上午,我市“办实事 暖民心 宿州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举行。市人社局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弘扬宿州美食文化,以‘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为抓手,发掘地域名特小吃资源,提升宿州美食品牌形象,促进我市餐饮产业做大做强,进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6月23日《拂晓报》)
饮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以饮食为媒,可以让初来乍到者实时感受到陌生地域的风土人情,也能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找到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
正如川渝嗜辣,黔东南嗜酸,广东人爱煲汤,东北人爱大酱一般,身处皖北平原的宿州人在饮食文化中偏好咸鲜与胡椒的结合。早餐sa汤、鳝鱼辣汤、油茶“三汤”鼎立,午餐地锅鸡、手抓羊肉、马蹄烧饼让人欲罢不能,晚餐来碗萧县羊肉汤暖心暖胃。熙来攘往的餐馆,热辣忙碌的后厨,一翻一颠之间,锅气氤氲满屋。在宿州人的饮食哲学中,“大乎辣椒大乎油”是独树一帜的美食传统。
也许有人觉得宿州菜太“土”了,“土”得上不了台面。可就是因为这份“土”,才是宿州标签、宿州名片。符离集烧鸡、栏杆牛肉,萧县卷面皮、鸡蛋拌蒜糜、油炸“小毛鱼”,这些冒着香气接着地气但在别的地方遍寻不到的美食才真正成就了宿州特色、宿州美食。
其实,酒香也怕巷子深。纵观这些年,随着互联网媒体蓬勃兴起,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美食探店类视频长盛不衰,不仅为博主积攒了大量粉丝,更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正向效应。从重庆火锅到广西老友粉,从长沙小炒黄牛肉到贵州酸汤鱼,各色美食在互联网平台上轮番上演、各展奇招。在这样的美食诱惑下,越来越多人拿起手机、背上行囊,奔向心目中的“美食胜地”,不仅拉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世间万物,唯美食不可辜负。“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主旨在一个“徽”字,要义在一个“特”字。只有安徽的才是特色的,只有特色的才是安徽的。在打造“新徽菜·名徽厨”的道路上,宿州理应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从技能人才培训到地方美食传承再到特色小吃推介,立足本土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讲好宿州美食故事,提升宿州特色美食形象,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宿州美食成为一张亮眼的名片!
■ 权静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