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安全警钟值得一直敲响
近日,陕西西安一名三岁男童,掉入下水道被冲走,虽经多方营救,目前还是下落不明。据了解,当时,路面有个下水道口,没有盖上盖子,孩子就这样掉下去失踪。至于事发时,窨井盖为什么挪开,仍在调查中。无论如何,这都是一起不可言说的悲剧,幸福的一家瞬间分崩离析,一个家庭的希望也被窨井吞噬。
窨井内环境恶劣,一旦有人坠入,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援,很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即使如此,大家还是期待奇迹出现。可是,时间越长,男童生还的希望越渺茫。
近年来,由于窨井盖破损、移位和缺失造成的意外伤害事故,不时见诸报端。一个男童遭遇凶险,引起舆论场高度关注,其背后折射出公众对城市管理、公共安全还有更高期待。
“小井盖”关系着“大民生”。如何守护好群众“脚下的安全”,有关部门应时刻警钟长鸣,既提升监管水平,也强化技术支撑,确保路面上的窨井盖安全坚固耐用。
窨井“张口吞人”,从根本上说,缺乏有效监管。如果监管到位,悲剧本不该发生。为此,有必要整合各方资源力量,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要素投入力度,形成责任明晰、管理精准、执行有力的监管体系。以制度建设为基,以责任落实为要,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筑牢窨井盖安全的制度藩篱。
平心而论,作为城市建设的常见配套,窨井盖分布呈现点多面广之势。传统的管理办法可以施行,但是长此以往,可能会事倍功半。当下,互联网技术赋能万物。有关部门可以考虑探索建立智慧化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传感器等科技手段物品,提升对窨井盖安全状况研判和预警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此类人身伤害事故。
知险不是险,险在不知险。外出时,最好不走有积水的地方,下雨天出行,知道观察路面是否有漩涡,告诫孩子千万不能踩井盖……只有人人具备安全防范意识,才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有关部门应常态化宣传普及井盖安全和应急救护常识,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教育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守护好“脚下的安全”。
■ 商农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