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温度有成效
■ 马竞
“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急事不过夜、难事大家议。”今年以来,泗县泗城镇关庙村把协商议事作为走近群众的实践举措,把议事会场设在村民家门口,让群众当面谈问题、随时提建议,引导群众通过协商议事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有效凝聚力量,激发乡村治理活力。(4月21日《拂晓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基层治理抓得越好,为民办实事的质量就会越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越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切实提升精准有效服务群众的能力。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从“党建+网格”创新,到“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从家门口协商议事,到“红色物业”建设;从疫情防控中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构筑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强防线,到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常态长效开展。实践证明,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基层网格的组织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基层治理的活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基层治理的本质,就是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大局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聚焦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盼,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让基层治理更加符合群众意愿,不断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体制。近年来,各地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也探索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常态长效抓好基层治理,要认真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完善不足、补齐短板,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要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解决好群众的各类合理诉求,努力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 版权声明 ·
①拂晓报社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拂晓新闻网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相应处理。


推荐阅读
-
1汴水之滨 善如潮涌 08-10
-
2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实现“双过半” 07-29
-
31-5月宿州市民间投资增长17.9% 07-18
-
4上半年宿州市新设经营主体48261户 07-15
-
5公积金提取业务实现“全市通办” 07-15
-
6宿州市16余万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