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运河街道 “运河‘话’开”化“心结”
2025年05月21日

“这块地界桩钉下去,咱们两家的心结也就解开了。”近日,在泗县运河街道大季村“运河‘话’开”议事庭内,村民任某江与任某奎在《土地边界确认书》上郑重签字,两家人多年的矛盾得以圆满解决,邻里关系重归和睦。这场持续多年的土地权属纠纷,通过街道特色议事机制与多元调解体系的融合发力,最终画上一个和谐的句号。

“运河‘话’开”架起民意连心桥。该纠纷化解模式正是运河街道创新推行“运河‘话’开”基层群众议事模式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街道以“月月有主题、事事有回音”为原则,通过凉亭议事、村头议事会等形式,已收集群众诉求97件。得知任某江与任某奎两家的矛盾后,大季村立即启动“民生诉求直通车”机制,将此事列入“运河‘话’开”重点督办清单,多次开展实地勘察,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周边村民,了解矛盾起因,寻找调解矛盾的突破口。

三级联动构建调解共同体。面对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中的专业问题,运河街道党工委统筹组建“1+3+N”调解专班,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街道司法所驻点律师、农经站测绘员、“五老”乡贤调解团构成专业支撑,同时吸纳矛盾双方信任的老党员、村民小组长参与其中。专班调取了土地承包原始凭证,借助定位技术,重新明确了土地边界,让证据与事实“开口说话”。

情理法交融巧妙化解矛盾。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专班打出“背对背疏情绪+面对面解症结”组合拳。乡贤调解团多次走访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田间地头倾听双方30余年邻里往事;法律顾问对照民法典中相关法律条文,现场演示权属划分依据;村民代表全程监督测绘过程,确保每寸土地“量得准、分得明、确得清”。最终以“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原则,对争议地块进行合理划分,实现“两家人握手,一碗水端平”。

多元共治织密平安网络。此次纠纷化解凸显运河街道“预防-发现-化解-巩固”全链条治理体系成效。依托“运河‘话’开”建立的235个网格民情驿站,街道创新“急事快办、难事联办、愁事盯办、盼事督办”四办工作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不仅维护了基层群众的合法权益,也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 本报通讯员 姚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