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香菇的卖点不是便宜,而是从大棚现摘的新鲜。”山头镇大柏村党支部书记柏伟松面对镜头即兴发挥。
近日,在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宣讲报告厅内,一场由泗县县委宣传部、县委网信办主办的“乡约直播间,共筑振兴梦”公益培训,将150余名镇村代表、自媒体人凝聚成一支“新农人”战队,在方寸屏幕间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镜头里的文明课
“直播不是哗众取宠,而是用专业和真诚架起城乡互信的桥梁。”主讲人、仙助(杭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志强开门见山。培训中,镜头表现力、农产品故事挖掘等实用课程与“网络诚信”“网络规范用语”等内容穿插进行,观众席上的学员们认真聆听记录。
现场互动环节也成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场。泗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李婷的提问犀利而具代表性:“官方直播间如何平衡知识性与带货?”吴志强以“端午直播间”为例支招:“当手工香囊遇上‘国潮’标签,当手工粉丝搭上‘轻食’概念,文化记忆就是最好的流量转换器。”这番解答让不少学员恍然大悟,纷纷拿起手机拍摄记录。
●指尖上的文明窗
“直播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让泗县文明‘可触可感’的桥梁。”县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总结道。他指着展台上的泗县粉丝、药物布鞋说道:“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产品,每一件都承载着‘泗县手作’的匠心。我们要让直播间成为文明实践的‘云驿站’——既看见了田间地头的绿色发展,也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坚守,更展示了新时代农民的诚信品格。”
●“不落幕”的直播间
夕阳西下,报告厅内仍回荡着模拟直播的演练声。柏伟松拉着专家反复调整话术,李婷的团队已开始策划“端午民俗科普专场”……正如一位参训学员所说:“今天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让每场直播都成为泗县文明的‘云展厅’。”“今天学会的不仅是怎么卖货,更是怎么展示泗县的精气神。”泗城镇自媒体人张丽丽道出众人心声。
从“会种粮”到“会直播”,从“卖产品”到“卖文化”,泗县的“新农人”们正以屏幕为纸、以诚信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数字文明的新篇章。
■ 本报通讯员 唐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