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砀山县人民法院 “1+3+N”激活多元解纷新引擎
2025年05月16日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依法规范民事案件立案与调解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促进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砀山县人民法院赋新“1+3+N”多元解纷模式,通过关口前移、团队协作、精准施策、凝聚合力,实现案件解纷效率、解纷效果和群众满意度的“三提升”。

一是高效对接,打造1个“前哨站”。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为矛盾纠纷化解的“总指挥站”,依托人民法院“三进”平台,对接县、乡镇综治中心,指派无讼指导员指导基层组织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接收综治中心推送案件,实现纠纷的分层过滤和有效分流。建立健全动态培训、考核激励和诉调衔接机制,确保调解工作规范运行。常态化邀请法官、心理咨询师为调解员开展法律知识和调解技能培训,同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审查、确认,赋予调解书强制执行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是精准分流,建立3个“主阵地”。设立基层人民调解、先行委托调解、诉中委托调解三大调解平台,作为调解工作重要发力点。综治中心接收案件以及法庭受理的适合推送“三进平台”的案件,推送至基层人民调解平台,由网格员等基层组织人员在无讼调解员指导下,联合化解土地纠纷、相邻权纠纷等;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并经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分流至先行委托调解平台,由特邀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调解员嵌入到审判团队,由法官和助理指导调解员开展工作,确保调解方向不偏航,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一次性解决;对调解难度较大、法定期限内未取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等不适宜进行先行委托调解的案件,立案后可由审判团队推送至诉中委托调解平台,法官和助理指导进行诉中调解,且诉讼活动同步开展,实现“调解先行,审判兜底”。

三是凝聚合力,激活N方“解纷力”。整合多方资源,建立N个解纷触角。首先组建了由21名特邀调解员组成的专业化调解队伍,嵌入审判团队,实现诉调无缝对接。特邀调解员依托“乡情、法理、专业”三重优势开展调解,审判团队通过“调解指导+司法确认”双轨并行,对调解协议进行合法性审查。其次,构建“法院+行政机关”联动模式,加强与行业组织的类型化案件调解,成立“法院+住建”物业调解委员会、“法院+工会”职工权益保障调解委员会、“法院+妇联”妇女儿童调解委员会等,开展专业化调解,同时对类案、群体纠纷起到早发现、早干预的作用。接着与综治中心、司法局、信访局等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共享社会治理信息,形成基层解纷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从“法院主推”升级为“社会共治”。

■ 本报通讯员 赵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