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让更多“首店经济”成为“长线留量”
2025年05月16日

皖北首店、宿州首店、创新概念店……近年来,“首店经济”已成为宿州城市发展中不能忽视的发力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引进202家品质“首店”,涵盖零售、餐饮、文娱体、生活服务等多个业态。

所谓“首店经济”,是指一个区域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国内外品牌在本区域首次开设门店,使品牌价值与区域资源实现整合,并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近年来,“首店”发展呈现出国际化、主题化、均衡化等特征,放眼各大商圈,从人潮涌动的盒马鲜生,到成列造型各异的限量版积木的潮玩店;从一号难求的网红烧烤店,到网络爆款的手工甜品……“首店”门前的热络人流,无不折射出宿州经济向新向好向上态势。

“首店经济”,某种程度上是品牌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品牌选择一座城市,看重的是消费规模、城市活力、创新能力、开放程度、营商环境等综合指标,而城市选择引入“首店”,对于拓展城市发展资源、提升城市发展活力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首店”落地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在引入品牌“首店”后,不妨积极打造“首店+”商业圈、生态圈,创造更多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体验,让品牌和城市在“双向奔赴”中释放内需潜力。

实际上,“首店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无论是“首店”的成长还是城市的发展,套用同质化、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只能是昙花一现,无法走得更远。

从目前看来,我市引入“首店”仍是“首店经济”发展迈出的第一步,要想让“首店经济”成为“长线留量”,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关键还是要看行业发展的规模和品质,能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否能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从而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转型。

诚如专家所言,“首店经济”的背后,是对品质的承诺,对趋势的预判,对体验的重构。在这场由城市、品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集体叙事中,城市管理者积极引导,品牌方持续创新,调动起消费者的热情和欲望,共同发力构建起“创新—反馈—迭代”的闭环,不断解锁城市发展的新型密码,为经济社会不断集聚发展能量。

■ 本报记者 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