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这段话出自白居易《策林·辨兴亡之由》。
【延伸阅读】
以史为鉴: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策林》是唐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为参加制举试而创作的时事论文集,篇数共七十五篇。从时务政治出发,主要探讨为君为圣之道、施政化民之略、求贤选能之方、整肃吏治之法、省刑慎罚之术、治军御兵之要等八方面问题,围绕多个治国理政的关键方面深入探讨,为当时的时政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策林》的精神特质体现在以民为本的儒家情怀、重振国威的使命意识、有犯无隐的批评精神、尚明崇圣的复古理念、客观理性的辩证色彩等五个方面。在《策林·辨兴亡之由》中,白居易提出了如下用人观点:“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意思是说,国家兴盛,在于拥有人才;国家灭亡,则是因为丧失人才。得人也好,失人也好,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致,而是长期发展变化的结果。“其所由来者渐矣”的“渐”,是一个量变过程,但量变会引起质变。白居易警告说,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长期存在,久而久之,必然导致严重后果。
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这段话,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并由此生发道:“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鲁迅有个论述,就是因为去捡砖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倒下来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有的事,总觉得不是燃眉之急的事,但恰恰是危亡之渐啊!”他以此要求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的有效机制,使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重用;使那些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跑官要官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批评和惩处。
白居易《策林》中关于人才与国家兴衰的经典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国家命运与人才得失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家的兴盛,绝非偶然,而是得益于贤能之士的汇聚与任用;国家的衰亡,往往也是从人才的流失开始。而且,这种人才的得失并非瞬间发生,而是像潺潺溪流汇聚成江河湖海一般,是一个逐渐演变、日积月累的过程。这不仅凸显了人才对于国家命运的决定性作用,更如黄钟大吕,敲响警钟:用人不正之风一旦肆意蔓延,长期侵蚀政治生态,必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已然成为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我们必须以史为鉴,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深刻认识到用人不正之风的巨大危害,以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行动,坚决摒弃各种不良用人现象。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让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拥有广阔的舞台去施展才华,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宿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