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淮海北路与汴阳三路交叉口东西走向的交通指示灯绿灯时间设置较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近日,我市一位特约建议人在收到群众诉求后,第一时间到现场调研,将真实情况及时反馈给市委社会工作部。很快,建议被转交市公安局办理。目前,这个路口的绿灯时间延长了,二次等待区绿化带也优化了,市民通行更加舒心了。
人民群众身处生产生活第一线,对政策落地的感受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就是为了充分保障广大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广泛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从而更好地破解发展难题,以工作新成效增进民生福祉。回顾过往,我们各项事业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就是广泛汲取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确保广大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机制发力,工作才能给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要想出成绩,强化建章立制是“必修课”。从出台工作协调机制到建立定期联络、会商制度,从制定常态征集、办理落实制度到落实信息专报制度……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作用下,构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方向、岗位职责和重点举措,为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好建议”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加强专业队伍和平台建设是“必答题”。“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等群体知识多、视野广、经验足,是“好建议”的重要来源。从中选优配强特邀建议人队伍并在重要职能部门设立人民建议征集直报点,可以有效解决建议从哪儿来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展渠道,通过设立电子邮箱、专题专栏、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打造接收梳理、转送办理的平台载体,让来自基层的民声直达部门的“案头”。
增进民生福祉有多种“打开方式”,其中,推动“好建议”落地是“必选项”。一方面,健全完善督办反馈机制,让群众的心声诉求有人管、有人抓,转化为惠民好举措。另一方面,坚持举一反三、源头治理,加强对人民建议的系统论证,总结提炼其中的精华,上升固化为法规制度,努力实现“解决一件事、办好一批事,提升一个领域”的升级跃迁。
■ 商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