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雪)“我县共投入专项资金1400万元,采购防治赤霉病等各类药剂130余吨,目前,全县165万亩小麦全部喷洒完毕,后期我们将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开展第二遍和第三遍作业,确保夏粮丰收。”灵璧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日来,灵璧县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良法、良技、良田并用,鼓励农户加强田管、多种粮、种好粮,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强推进,构建粮食安全责任网。精心部署强推进。高位推动建立双组长制,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的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清单党政联动。先后印发《关于落实中办督查报告精神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任务安排的通知》《县委常委会委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粮食安全工作责任清单》,将粮食安全责任纳入县委常委会及县政府班子成员述职内容。同下粮食安全一盘棋。构建覆盖县镇村组的网格化责任体系,每年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将粮食种植面积落实到人到地块。认真落实大豆振兴计划,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6万亩,大豆种植实现恢复性增长,种植面积49.5万亩,较上年增加5.33万亩,同比增长12.07%,增量居全市第一。
建良田,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发挥“田长制”巡查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行政村为单位,绘制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和质量等级分布全息图,推行按图索地、按图索粮,发挥“田长制”巡查利剑作用,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并提高地力等级。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高标准农田建成生效。目前,灵璧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9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土壤普查夯实粮食生态根基。发挥3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调查成果作用,增施有机肥59.03万亩次、深松(深耕)130.12万亩次。
管良种,找准单产提升新路径。在今年的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灵璧县持续开展农资市场专项监督检查行动,严把春耕“第一关”。“科技强农”挖掘粮食单产潜力,用好290名科技特派员、210名基层农技专家、3400名乡土人才,三支队伍,找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力机型三大突破点,围绕构建合理群体、改善施肥模式等关键技术路线,不断挖掘粮食单产潜力。引进优质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优质新品种,小麦、玉米良种覆盖率达100%、大豆达95%以上。主推全程机械化、科学施肥、小麦“一喷三防”等关键技术。每年统筹财政资金近3000万元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实现县级统防统治全覆盖。“科技强农”推广“北斗+”模式。北斗+智慧农机、气吸式播种机、无人植保机、水肥一体机等高端绿色智能农机,目前全县拖拉机4.69万台,耕整地机械7.5万台,播种机3.06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5512台,无人机789台。主要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01%。
惠民生,健全种粮效益保障网。将粮食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社会化服务补贴等奖补资金精准发放到种粮主体,每年发放各类补贴资金2.5亿元,受益农户达23.5万户,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托管”现代农业经营方式。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1860家,完成“小田变大田”45.8万亩,大托管服务改革44.3万亩。强化水利项目谋划做足水文章。每年匹配不少于7000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小型水利项目,投资5.63亿元的农村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工程。强化气象监测预警服务智慧农业,建成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点3个、人工影响天气焰炉1座。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