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雪枫小学学生在“小课间”集体跳绳。
泗县雪枫小学学生在“小课间”到“AI运动吧”进行立定跳远。
市拂晓小学学生在“小课间”到智慧操场跑步。
市拂晓小学学生在“小课间”到智慧操场跳绳。
2025年春季学期,我市中小学的课间铃声被赋予了新意义——原本10分钟的“小课间”延长至15分钟,成为撬动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力杠杆”。各校通过科学规划与创新实践,让碎片化时间释放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巨大能量。
跳方格、广播操、跳绳……在市第一小学汴河校区的操场上,老师正带领学生们进行着各式各样的运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我现在能从容地玩跳格子,还能和同学下棋,上课反而更专注了!”该校区学生肖茗语对课间延长感到非常开心。该校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将“小课间”调整为15分钟,并与30分钟“大课间”形成“动静组合拳”。该校区体育教师邢金浩告诉记者,体育老师和班主任会同时加强课间巡视管理,在教学楼走廊、楼层转弯、操场等关键点位巡视,随时提醒,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在市拂晓小学的智慧操场,“小课间”15分钟成了“微型运动会”。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跑出教室,欢乐地做着各种运动,校园顿时变得沸腾起来。在AI跳绳区域,上下翻飞的跳绳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AI跳绳设备可自动识别学生们的人脸信息,将姓名和跳绳个数显示在屏幕上,增加了学生们跳绳的趣味性。在智慧操场跑道上,AI跑步设备的摄像头会实时捕捉学生们的动作轨迹,当识别到他们做好准备跑步的姿势后,随即发出起跑指令,并在跑步结束后即时显示运动数据和个性化建议,大大激发了学生们跑步的积极性。同时,与以往课间休息时间全部由孩子们“唱主角”有所不同,老师们如今也积极参与到课间活动中,有的在学生周围维持秩序,有的担任游戏裁判,还有的跃跃欲试,加入学生们的活动中。据该校校长吴畏介绍,智慧体育设备投入使用后,极大激发了师生们的运动热情,将课间活动转化为“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
在泗县雪枫小学,课间15分钟活动已演变为多维育人场景:图书角形教室图书角每月更新50余册书籍,学生自主管理形成“微型阅读圈”;在围棋室与后花园长廊里,象棋、五子棋桌前常现“盲棋对决”,棋手们沉浸其中,在棋盘上排兵布阵,不断较量着彼此的智慧;操场东侧的“跃动天地”里,篮球架满足灌篮梦想,绿茵场上软式足球滚动,而最热闹的属“毽绳狂欢区”——彩毽翻飞,计数跳绳与古诗接龙挑战相结合,欢呼声此起彼伏。“将传统项目游戏化,孩子们在玩乐中提升体能。”该校体育教研组组长李琳告诉记者,动静结合的课间活动设计让内向学生亦能找到展示舞台。
15分钟“小课间”、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每天一节体育课形成有机联动,保障学生们每天两个小时体育运动时间,是以“碎片时间重塑健康生态”的生动实践,让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参与锻炼乐起来,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 文/本报记者 张浩哲 图/本报记者 苏洋 本报通讯员 陈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