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他用镜头“诉说”人间美好
2024年12月18日

王利生爬到顶楼拍摄最美的城市风光。

图片处理、相机维护,是王利生每天的必修课。

通过手语老师,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摄影创作经历。

拍摄生活百态,记录城市烟火。

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

为企业拍摄图片资料。

拍摄记录社区组织的活动。

义务为社区居民拍摄证件照。

在新汴河景区采风。

拍摄工友们工作的瞬间。

认真工作。

等待时机,拍摄日落。

无法聆听世间的欢声笑语,也不能用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挚爱,却用镜头诠释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他就是残疾人摄影爱好者王利生。十余年来,他在20多项省、市级摄影大赛中获奖,摄影作品频频见诸报刊杂志。王利生认为,这是生活对他最好的回报。

47岁的王利生,是宿州鸿正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一名工人。幼年时因意外造成听力语言障碍。初中毕业后,他独自外出打拼为生计奔波。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胶片相机,从此便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据其父亲介绍,王利生年轻时从事过很多工作,但只要有机会,便流连于照相馆、公园景点等,跟着摄影师仔细观看学习,并省吃俭用购买了一部二手胶片相机,从此开启了摄影生涯。2000年,进入服装公司工作稳定后,王利生便背着相机,迎朝霞、沐黄昏,穿梭于宿城的大街小巷,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平凡却动人的瞬间,把世间的温暖、美好、感动都留存下来。王利生妻子告诉记者,为了拍摄一个好的照片,他会用上所有的业余时间,下班后不回家、休息日不着家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以来,王利生在由安徽省图书馆联盟举办的“寻味中国年”摄影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并在宿州市教体局、共青团宿州市委、宿州市摄影家协会、埇桥区文旅局等单位举办的各类摄影比赛中屡屡获奖。陪同采访的手语老师翻译王利生的话:“摄影是我与世界沟通的语言。我常常穿梭在宿城的大街小巷,用镜头捕捉每一个瞬间。红色的春联、喜庆的灯笼、团聚的笑脸,这些画面在我眼中无比美好。这些奖项是对我平时努力最大的认可!”

靠着手中的相机和日趋精湛的摄影技术,王利生成了亲友和同事眼中的专业“摄影师”。在公司,他会随手拍下工友们兢兢业业工作的瞬间,见证着企业发展的艰难和辉煌。为此,公司为他举办了个人摄影展。在社区,长年义务为居民拍摄证件照,节假日里社区有活动,王利生也是随叫随到。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王利生主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一有时间便走进社区,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素材。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王利生爽朗的笑容和镜头中的影像,让人感受到他丰富强大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只要心中有梦,生活处处皆有希望,乐观和坚强让他的生命绽放出别样的精彩。文/图 本报记者 马峰 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