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磬乡处处放新歌 ——灵璧县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综述
2022年08月09日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灵璧县积极筹措,不断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发挥乡村文化阵地的作用,不断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灵璧县按照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建设要求,根据省市“双基”任务目标,通过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扎实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1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9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其中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8%,高于省要求达到95%覆盖率的标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后,农村有了文化主阵地,农民有了好去处,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农村群众也有了学习、娱乐、活动的场所,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县一方面深挖基层文化人才。在全县30多个村,依托 “村级文化带头人”、非遗传承人组建了700多支文艺队伍,由他们自编、自演、自办的文化活动遍地开花。另一方面,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通过“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文艺汇演展演、“纳凉书场”进村居、“纳凉小戏”进社区等平台载体,将优秀的戏曲、电影、图书、科普活动、文艺演出送到广大农民中间,丰富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充分发挥乡贤、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等文化带头人作用,通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阵地,组织开展各类民俗展演、文化志愿服务进村(社区)、广场舞等活动,体现“农民演、农民看”,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大鼓、琴书、柳琴戏、唢呐……古老的传统戏曲文化,曾深深植根于磬乡大地,“钟馗文化节”“菠林喇叭文化节”“皮影戏文化节”等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增强了农村文化的内生动力,为文化振兴添活力。近年来,灵璧县依托丰富的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非遗资源,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目前,该县拥有国家级和省市级保护项目20个,确立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9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60人。

灵璧县通过深入调研走访,广泛搜集非遗线索,挖掘非遗资源,获取大量信息资料,完善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一项一人一档”数据库建设;积极筹办“灵璧非遗学院”,将泗州戏、磬石雕刻、唢呐、钟馗画、钟馗剪纸等特色项目列入专业课程,聘请相关项目传承人授课,推动非物质文化职业化、专业化培训水平;深入打造亮点项目,力求实现文化输出,形成国际影响力。

“灵璧大鼓一代传一代流传下来,‘纳凉书场’给我们草根艺人提供了展示传承传统曲艺的平台,只要观众喜欢,能为乡村文化振兴做贡献,我唱得就高兴。”灵璧大鼓非遗传承人顾小梅告诉记者。

文/图 本报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