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雪)今年以来,灵璧县持续创新法律援助工作举措,开通“全程帮办”快车道,设立“绿色通道”,对困难群体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建立案件质量常态化评估机制,推动全县法律援助工作提质效惠民生。截至5月底,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53件,接待群众咨询600余人次。
加强制度建设与政策保障。建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机制,牵头部门积极与公检法部门协调沟通,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形成工作合力。深化“府院联动”机制,纾困刑事申诉关,推进刑事申诉制度改革,并将法律援助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优化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专门窗口,推行律师全天候值班制度,免费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受理受援人申请的法援案件。推进便民服务举措,拓宽法律援助申请渠道,建立农民工“绿色通道”,对年老体弱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上门受理。简化案件受理审批程序,优先办理涉及讨薪、工伤索赔、群体性纠纷等事项。完善“一站式”服务,实现法律援助案件申请、审批、指派、承办、结案、归档、补贴发放的“全程跟踪”。
加强案件质量监管。组建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库,建立刑事、妇女未成年人、农民工等法律援助服务专业队伍,确保困难群众享受优质高效法律服务。重大疑难刑事案件指派具有三年以上刑事辩护执业经历的律师承办。制定法律援助卷宗制作标准,明确卷宗的格式、内容、编排等要求。建立法律援助卷宗评查机制,定期对已结案件的卷宗进行评查,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通报评查结果。通过庭审旁听、案卷检查、受援人回访等方式,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过程的监督。建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反馈机制,对受援人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反馈。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队伍建设。利用重要节点,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宣传活动,使全县广大群众更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政策,掌握法律援助知识,增强维权意识。通过报纸、网络等宣传载体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法律援助社会知晓率。夯实法援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招聘法律专业人员。定期开展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等人员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