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梁云)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聚焦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创新服务模式,强化风险防控,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一季度全市融资担保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
业务规模稳中有进,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1-3月,全市新增融资担保业务34.77亿元,同比增长2.5%,重点支持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其中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担保2.64亿元,占比7.59%;新增首贷担保客户251户,占比超25.80%,有效缓解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
政策效能加速释放,助企纾困精准发力。落实降费让利政策,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83%,减免担保费588.50万元,惠及企业973户。本年度全市担保机构共获得风险补偿、保费补贴1198.96万元,企业融资成本逐步降低。深化“银担”协同机制,与13家银行签订“总对总”批量担保协议,新增“见贷即保”业务7.79亿元,审批时效缩短50%以上。创新特色产品,推出“园区贷”“科创担”“迎商贷”“惠普贷”等专项产品,为76个重点项目提供定制化担保方案,撬动信贷资金9.16亿元。
风控体系持续完善,业务运行稳健有序。充分利用各类地方金融组织信息监管系统,建立监管评级、业绩考核制度,健全“大数据+行业评审”双轨风控模式,织密风险监测网;优化保后管理流程,季度风险排查覆盖率达100%。截至3月末,担保平均代偿率控制在1.18%,风险准备金余额5.82亿元,拨备覆盖率超86%,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