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气温节节攀升。为了避开白天的高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晚上出门纳凉休闲。各地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围绕“食、游、购、娱、体、展、演”等环节,开发夜间沉浸式、体验式文化休闲项目,以多元业态激活夜间消费,让“夜经济”成为拉动消费板块的重要动力。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夜经济”作为促消费、激活力、拓场景的特色消费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且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发展夜经济产业,不断拓展夜间消费的新模式、新场景,为文旅市场的繁荣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夜色“亮”起来,消费“火”起来。然而,一些地方在发展夜间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形式单一、内容同质、亮点缺乏等现象。那么,如何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呢?要把着力点放在培育“新夜态”上,通过结合本地特色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商融合的消费新场景,解锁更多的新玩法,增强市民及游客的体验感。
“新夜态”既要源自本土,又要方便老百姓的生活。在支持“老”字号的同时,要发展“新”产业。就拿宿州市来说,在打造消费场景时,既要为萧县面皮、马蹄烧饼、栏杆牛肉等本地小吃留有空间,也要引进一些外地的奶茶、咖啡、火锅等品牌,以满足市民及游客的多元化味蕾需求。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打造特色主题街区、休闲空间、演艺中心等,并组织开展非遗展示、手工体验、夜游打卡、露天音乐会等活动,让人们在“食、游、购、娱”的过程中,感受“新夜态”的魅力。
发展“夜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消费者参与。在培育“新夜态”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政策+场景+技术”多维驱动,提供既符合生活需求又呈现本地风俗风貌的优质产品,持续提高夜间消费的活跃度。另一方面要创新举措优化管理,在环境、治安、交通、食品安全等方面发力,并倡导企业诚信为本、依法依规经营,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
当前,夏日“夜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期待于华灯初上之时,遇见更多美味与美景相融、历史与人文交织的“新夜态”,带来个性化、品质化的美好体验,让夜色更加美丽多彩。
■ 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