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了更好地守护生命健康,我们需要及时识别脑出血的信号,掌握科学的预防措施。
脑出血的症状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个体差异,通常会出现以下表现:
突发剧烈头痛 通常为突发性的、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是脑出血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意识障碍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肢体无力 脑出血可能导致运动神经受损,使患者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或感觉麻木、迟钝。
语言障碍 脑出血可能会影响语言中枢,导致患者说话含糊不清,或理解他人言语困难。
视觉障碍 视物模糊、双视、视野缺损等。
平衡失调 走路不稳,步态蹒跚,甚至突然跌倒。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要警惕脑出血的可能,应立即就医,尽早诊断和干预。值得注意的是,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预防重于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建议: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尤其要避免血压大幅波动。
健康生活方式 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戒烟戒酒。
管理慢性病 对于已有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并定期复查,控制病情稳定,降低脑血管病风险。
避免外伤 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尤其是老年人要防止跌倒。参与可能引发头部碰撞的活动时,如骑行等,务必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
定期体检 尤其是中老年人及有脑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相关检查,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颈动脉超声等,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管病变。
■ 李良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