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5月14日第07版:汴水流韵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我的退休生活

李令臣 书

2016年1月,我到了退休的年龄。

告别了繁忙紧张的公务,多了些悠闲自在和温馨的交往;放缓了忙碌奔跑的脚步,多了份从容安逸和静谧的思考。回眸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总有一些足迹让人铭记肺腑,历历在目;回首自己经历的人生往事,总有一些情感使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时间像流水,一分一秒地从我们身边流走,我们却留不住它,那些过往和漂泊早已云消雾散,灰飞烟灭。不知生命留给我们多少时间,但我们没有必要浪费它。生活需要积淀,心有时候也需要沉淀下来。静坐的时候,心是最沉而又最轻的时候,心也是有方向感的,能准确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我将要退休前,市委很想挽留我一段时间,让我带着大家,把新汴河景区主体工程做好,于是就以市委的名义,任命我为市关工委副主任兼市直关工委主任。那时,我对关工委组织还不是十分了解。

退休后,我和朱爱民、张德平、陈乐、周舒几个老同志经市委批准,来到市直关工委,大家其乐融融,为了一个目标,尽其所能做关心下一代工作。

我们坚持正常上下班,但不是机关那种刚性的上下班制度,我们的上下班时间有弹性,上午八点半至九点、下午三点半至四点到办公室,有事晚点也可以,甚至不来也行。大家聚在一起无拘无束地交流,什么养生啦,住房啦,孩子啦,国际新闻,国内大事,宿州消息……都是我们交谈的内容。有了工作,议一议,大家分头落实,没有思想压力,没有工作负担,心里踏实,精神愉快!

2016年,我们和团市委共同创办了双月刊《关爱青少年》杂志。十多个栏目,从不同角度反映市直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动态和推进情况,很适合青少年阅读,成为连接市直各单位关工委的重要桥梁,和对外展示的名片,深受各界的好评。

“组织、品牌、档案”三大建设,是我们刚开始起步重点抓的基础性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市直已建立关工委组织90多家,创建品牌60多个,大多数单位的关工档案已建立起来,面向青少年的五大教育活动显露出明显的成效。

2022年,我们把五年来的工作归类整理,印制成《我们一同走过》《关心下一代永远在路上》两本书,既是五年来工作的总结,也是五年来工作的汇报。我们以宿州红色教育为引领,打算再用三年的时间,推进“提升教育效果、提升品牌亮度、提升五老作用”三个工程建设,努力使市直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工委工作,为我们几位退休的老同志提供了新的生活天地。在这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尽力而为” 地奔走着,奉献着,我们有说有笑有事干,生活得很充实。

我常想,退休后的人们,早已越过美丽和芬芳的季节。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但最美不过夕阳红,暮色苍茫之中,更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凝重感。真正的衰老不是从年龄开始,而是从内心的妥协和对生活的厌倦开始的。

让我们尽情地去欣赏生活的美吧。生活中不缺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鸟语花香是美的,真挚热烈的情感是美的,救死扶伤、诲人不倦的品德是美的。一缕阳光、一江春水、一句问候、一叶秋意,都是生活里醉人的美。留心去观察、去发现、去欣赏,总能在其中看到那令人惊叹的美景,令人陶醉的画卷,感受到美的魅力。

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当下生活吧。有人问禅师,什么是活在当下?禅师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这就叫活在当下。退休生活,犹如散文诗一般清新隽永、质朴无华。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沉重的工作使命已经卸去,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滚滚红尘已飘落到远方,安静下来的周边环境,和逐步放慢了的生活节奏,构成了一种归纳性、反思性的轻微和声,退休生活散文诗般的意境,这时才真正地来临了。让我们去享受当下生活吧!不要顾影自怜活在过去,不要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要学会活在当下,珍惜眼前。

让我们尽情地去阅读写作吧。读书的习惯,我们这一代人是有的。从前读书是为了长见识,为了写文章,如今读书却纯粹是为了消遣。一本《红楼梦》,读了几十年,每次翻开,总有新发现。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年轻时只觉得这话新奇,现在却能看出其中的悲凉。读书读到这个份上,大约才算读进去了罢。写作一事,向来是苦的。年轻时我们为了发表,为了名声,写了许多自己也不甚了了的文字。如今倒好,横竖不必再讨好谁了,只消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便是。前日我见邻居家小孩在树下捉蚂蚁,捉了又放,放了又捉,忽然想起自己儿时亦是如此,便随手记下几行。这样的文字,自然是无处发表的,但自己读来,却比从前那些“大作”更有滋味。

其实当人们进入退休生活,随着阅历的增多,信仰更坚定,思想更深刻,情感更悠长。做一个有情趣的阅读者,在平淡的岁月中,用心灵默默地体味,在阅读中积累自己的写作资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下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受。

春华秋实,云卷云舒,原是造化最平常的道理。退休后的光阴,恰似那经霜的柿子,外表或许起了皱纹,内里却酝酿出意外的甘甜。能够从容地老去,安静地读书,诚实地写作,这样的晚年,莫非就是古人所说的“福寿康宁”?

如果说青年男女的英俊挺拔、绰绰风姿,会让同辈人追求和羡慕的话,那么退休老同志睿智、深沉的特质,也会让晚辈们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

■ 李令臣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