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点跑,早读课来得及。”清晨6点,灵璧一中校门口,校长王帅站在晨光里,不停地叮嘱奔跑进校的学生。
王帅1989年入职灵璧县冯庙中学,2000年调入灵璧一中。秉持着对教育的热爱,他深耕三尺讲台,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赖,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王帅用36年的教学生涯诠释了叶圣陶的这句箴言。学生的立体几何常常“卡壳”,他用粉笔在走廊地面上画三维模型;有学生总在考试前夜失眠,他揣着保温杯陪着在操场散步,用数列规律讲“心有节奏自不乱”;他的办公桌上一摞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每个学生的错题轨迹……王帅用精准的学情分析、个性化的培养方案,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光彩。“王老师对待我们就像父辈一样和蔼可亲,讲课也幽默风趣,我们都很喜欢他。”学生沈春旭对记者说。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王帅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话。自2021年担任灵璧一中党委书记、校长以来,他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坚信“科研兴教、质量强校”,坚定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他率先推动课程改革,构建“基础课程固根基、选修课程拓视野、实践课程育能力”的三维体系,增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他特别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研讨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推行“名师工作室”,搭建“教师论坛”“教学大赛”等成长平台,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支持参与学术交流,形成了老中青衔接、教研能力突出的师资方阵。2023年,灵璧一中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认定为“清华大学生源中学”“北京大学实践育人基地”。
王帅积极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推行“青蓝工程”教师培养计划,通过名校跟岗、师徒结对等渠道提升师资水平,学校教师近年来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16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2篇。在管理岗位上,王帅实施“双培养”机制,将19名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16名党员教师培养为学科带头人。组建“四室一基地”,辐射全市教学教研工作。推动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年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40余场,惠及家长3万余人次。
“教育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站在灵璧一中的教学楼上,望着校园里蓬勃生长的香樟树,王帅目光坚定地说,“我愿做一粒铺路石,让每个孩子都能走出人生精彩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本报记者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