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5月08日第06版:养成教育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那个在课上被拒绝的“小林”同学

这节课快要结束时有一项展示活动,我需要学生去找一个同伴上讲台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在众多高高举起的小手中看到小林也在举手,我有点惊喜。这个机会非他莫属。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他站了起来,望向了后面。或许是同学们的目光太过夸张,他被盯得脸颊微微泛红,不好意思地挠着头。

小林竟离开了座位,一边走一边打量周围的同学,开始仔细挑选搭档。我有点吃惊,这种寻找搭档的做法还是头一次见。

只见小林慢悠悠地从第一排开始挑选,一直转到最后一排,又从靠门边选到靠窗边,边转嘴里边不停地嘟囔“选谁好呢”。他跨越了整个教室来到最后一组,这期间他至少在教室“溜达”了3分钟。就在我们以为他要选择最后一组中的某个同学时,他却与最后一组每个同学打了个照面又回到了第一组,开始了他新一轮的挑选。时间又过去了3分钟。此番操作把我和其他同学都惊住了,选个搭档竟3分钟,这是怎样的“选择困难症”啊!有学生开始发出不满的声音,“速度快点呀”!

小林听到催促便加快脚步,可还是没选出一位搭档来。同学中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在大家的指责中,下课铃响了,小林终究没上讲台。我三言两语安慰大家后,随即组织全班午餐,这件事就这么匆匆掀过。

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小林无疑是班上学习能力最弱的。学过的生字一半不会认读,结构略复杂的字不会写,上课从不主动举手,每次上交的作业都无法解读。这样的“后进生”,着实让我头痛不已。课后辅导、联系家长、同学帮忙,各种办法都试了个遍,结果是老师身心俱疲,同学连连摇头,家长表示无可奈何。

第二天,同样一节课,同样的环节,不同的是我从台上的老师变成台下的观课者。在寻找搭档上台分享环节,授课老师把机会给了一个男孩。男孩的脸圆圆的,一直微笑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男孩转来转去,好久都没有选出一个搭档,周围都是催促声,男孩在台下手足无措,老师也在台上让他快点作出决定……

同样的场景再次上演。我立起身子,冷静观察着。我竟看到了不一样的情景——比如,男孩一开始邀请就近的一位女生,但这位女生无动于衷;男孩又邀请一位男生,这位男生在课桌下连连摆手;这位男孩从一组走到另一组,都被小声或无声拒绝了,包括那些一直催他快点的同学。

哦!原来又是一个“小林”同学。想起那天那节课上,小林同学是否也是这样,想要表现却孤立无援,热情邀请却被同学拒绝,满腹委屈仍然被不明真相的老师误解忽视?那私底下,小林同学是否又受到同学们的白眼?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对朝夕相处的同学作出如此举动?

我不由得开始反省之前对小林的态度和做法。初接触时,我为他极差的学习能力而担忧,简单“把脉问诊”后就为他制定了一系列“补差”方案:家长每天要监督读书、听写,在校定时定点找老师一对一解惑……我发现,我把小林的缺点放大展示在了其他学生面前。无论帮他找学习互助伙伴还是安排特殊位置,都是本着帮助他提高成绩的初衷,我的这些举措无疑给其他学生释放了一个信号——“小林成绩很差”。思及此,我不由得冷汗直流,内心地动山摇。

倘若我俯下身子,代入孩子的感受,就会想到这没完没了的选择背后,是一个“后进生”被长期忽视的委屈和无奈;倘若我俯下身子,那节课上我就能发现一个不被同学理解善待的“后进生”的无助,而不是关注钟表上的时间,担心这个问题课堂上是否能讲完。

尊重和平等是教育的关键。对“后进生”来说,这种平等尤其应该是真诚的,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对待,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育人情怀的自然流露。

刹那间,我心明眼亮,深深意识到,只有俯下身子,多观察、善倾听、常反思,才能真正为学生“把脉问诊”。

■ 王运红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