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与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妈妈家长,而爸爸家长却难觅身影。家长会往往成了“妈妈家长会”。之前就有一则“全班43人参加家长会只有7人是爸爸”的新闻报道。这说明,家长会成为“妈妈家长会”并非无中生有。
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陪伴和成长离不开爸爸和妈妈,两者缺一不可。但事实上,“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负责管钱带娃”几乎成了很多家庭育儿的统一模式。于是,“丧偶式教育”便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一直以来,很多爸爸因为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等原因缺席孩子的教育、陪伴和成长过程,这不仅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爸爸的陪伴和教育,还会影响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形成、智慧启迪等。可见,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是万万不能“缺席”的。
年初,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只要求爸爸来参加家长会”,这其实就是学校对爸爸缺席家庭教育的一种纠偏。同时,也是对爸爸融入家庭教育的一种呼唤。一方面,这一要求的背后蕴含着对爸爸角色的重视和期望,因为爸爸的参与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爸爸的积极参与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心理健康以及社交能力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也是学校对家庭“丧偶式教育”的一种矫正。通过让爸爸融入孩子的教育,让“丧偶式教育”回归“双亲式教育”,提醒并督促更多的爸爸们积极主动地担负起孩子的教育职责,这无疑更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