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5月07日第07版:汴水流韵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石上五月

开栏的话

家乡,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心灵的归宿。宿州这片古老的土地,总有些风物让人念念不忘——或许是汴河堤畔的杨柳春风,是埇桥老街的晨雾与吆喝,是嶙峋灵璧石中藏着的楚汉风云,是泗州戏弦索间咿呀的离合悲欢。您也可以写写砀山梨花的如雪往事,写写萧县羊肉汤的江湖滋味……这些历史风霜、烟火声响,都是镌刻在骨血里的故乡密码。本版推出《故乡风物志》专栏,诚邀您用文字勾勒宿州大地的温度与回响,以笔为篙,探向时光深处,打捞那些正在消逝或依然鲜活的宿州印记。

来稿请发至xiuyun315@163.com,主题注明“故乡风物志征文”,体裁不限,字数1500字以内。

五月回到故乡灵璧,城外的麦子已经灌浆,家门口的巷子里,桐花簌簌地落着,水泥路上铺了一层淡紫。我踯躅于奇石市场,那些黝黑的灵璧石列在玻璃柜中,被射灯照着,显出油亮的贵气来,一个商贩操着带着乡音的普通话,正向游客兜售“天下第一石”的名号,眼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种光芒,让我想起幼时在渔沟镇见过的采石人,他们黧黑的面孔与石头几乎同色,手指关节粗大如石棱,从泥土里掘出这些沉睡的精灵时,眼睛里就光芒闪耀。

灵璧石之闻名,始于北宋。米芾尤爱此石,见奇美者便拜,口称“石兄”,癫狂姿态想是令时人侧目。然则北宋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终究是带着精致的病态,彼时花石纲船队自运河入汴京,为运一块“灵璧小峰”,不惜拆掉汴水上虹桥的栏杆。老辈人说,当年为运送一块灵璧巨石,真是不惜代价,竟然大征民夫,沿途拆毁民居桥梁无数。宋徽宗在艮岳摆弄这些奇石时,那厢的游牧民族,正对大宋的富庶垂涎三尺。后来金兵南下,运抵汴梁的那些石头,就被砸开当守城的武器了。石头本无辜,奈何成了亡国的谶兆。

而今渔沟镇的山涧里,仍可见当年采石留下的楔形凿痕,像一道道未愈的伤疤。我的一个亲戚是老石匠,他说他祖上相传,取石至多只能取七分,要留三分养脉。可惜当年官府催逼甚急,连石根都快刨尽了。现代人意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已经禁止乱挖乱采。

明清以降,灵璧石走入民间。大户人家园中都喜欢立块磬云石,邀约文人围石吟诗作赋,叩击听其泠然清声,算是风雅。渔沟乡下,如今仍然随处可见当年残石,它们被随意弃置路边,石隙间生着几丛野苋菜,夏枯草在裂缝里开着淡紫的花。倒是附近农户实在,捡了碎石头压腌菜缸,无意中得了“磬石腌菜”的秘法,脆生生就是比别处好吃。

清代画家郑板桥任范县县令时,曾托人求得灵璧石一方,他在家书中写道:“此石瘦皱漏透,如观黄山烟云,夜半叩之,有清商之音。”有趣的是,这位“难得糊涂”的县令,偏偏在石头上看出了为官之道:“其坚可砺志,其空可容物,其声可醒人。”他将其置于案头日日相对,底座上还亲刻了“醒官”二字。

父亲年轻时就是石痴,曾搜集整理过石谱,他说灵璧石最妙在“三奇”:形奇、声奇、色奇。但乡人采石向来只重形状,近年才知以木槌轻击辨音。如今科技发达,已有仪器可测量声波频率,将石头分出宫商角徵羽来。这倒显出几分科学精神的可爱,比旧时文人玄谈实在得多。新近又有灵璧石音频可促进植物生长一说,如果给大棚里的草莓放“石头音乐”,结出的果子会不会更甜些?

在一家石雕作坊里,主人正在用传统“八音石”制作编磬,木槌轻敲间,《阳关三叠》的曲调便流淌出来。“古人说‘石不能言最可人’,其实是没找对方法,”那人指着电脑屏幕上的声波图谱说,“现在用频谱分析古谱,发现《白石道人歌曲》里的某些装饰音,用灵璧石演奏才最传神。”说着便敲出一串清越的音符。

县城街道立着许多奇石,一场雨来,水滴在石头的鳞皴上蜿蜒,宛如银蛇游走。忽然忆起苏轼《壶中九华诗》:“五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这句子写在灵璧石上倒也贴切。古人咏石多在抒发块垒,今人赏石却多了几分从容。街上,有游客举着手机给石头拍照,不厌其烦地变换着角度。后面的广场上,一群大妈正在跳健身操,音响里竟是改编过的磬石古调,竟比博物馆里的复原演奏还要活泼生动。

初夏的阳光倾泻下来,灵璧石的黑愈发深邃。这些从震旦纪走来的见证者,见过花石纲的血泪,听过文人墨客的吟咏,如今又安静地注视着新时代的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它们知道,真正的风雅从来不在玻璃展柜里,而在生活与历史的褶皱深处,如同身上那些经过亿万年沉淀的纹路。

整理行装准备返回时,邻家大爷送来新摘的杏子,用的正是灵璧石雕的果盘。老人说,现在时兴“石养人”,就连婴儿的磨牙棒,也能用石粉压制呢。我摩挲着凉凉滑滑的盘底,忽然明白:当一块石头从士大夫的书斋走进百姓的厨房,当采石人的子孙用科技延续古老技艺,这才是对“天下第一石”的最高礼敬吧。

■ 郑大海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