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属于中医的治疗范畴,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分析,从而选择不同的腧穴。
艾灸不是“哪里不舒服灸哪里”,而是要辨证施治。曾有一位患者后背冷痛,平时很爱上火。在艾灸馆艾灸的第二天出现咽痛、口腔溃疡症。通过诊断,医生让患者先服逍遥丸后再进行艾灸治疗,结果艾灸几次并没上火,后背凉也改善了。还有一些人脾胃较差,经常腹胀且同时容易引起口腔溃疡、咽痛等症状,此时并不能直接艾灸胃部,需要艾灸先引火下行,而后进行脾胃的艾灸治疗。
艾灸的作用
通过艾灸作用于不同的穴位,达到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的目的。1.驱除人体风、寒、湿邪。2.安神定志促睡眠。3.疏通经络血脉。4.调和气血。5.增强抵抗力。6.防病治病。
艾灸适合人群及适应症
脾胃虚寒者,阳气虚弱者,平素易感冒者等寒性病征,可见以下系统症状者:
呼吸系统 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怕冷,流清鼻涕,咳嗽吐白色泡沫样痰或吹空调后乏力、后背发凉怕冷。
循环系统 心慌,主要表现为劳累后或熬夜后心慌心跳。心电图属正常者。
消化系统 腹胀、慢性腹泻、胃痛、恶心呕吐、反酸、打嗝或因脾胃虚弱导致的无食欲,舌苔白腻。
泌尿系统 尿频尿急,主要表现为小腹冷痛,尿频尿急或老年性夜间频繁起夜小便。
疼痛类疾病 关节疼痛、腰膝颈椎等关节疼痛或肌肉僵硬或吹空调后局部关节冷痛。或阴天下雨关节疼痛。
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月经非行经期间血流不止,白带量多等属寒证虚证者。
男科疾病 腰酸乏力、怕冷。
■ 徐丽丽 周苏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