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返回拂晓新闻网    返回数字报首页

05月01日第05版:宿州映像

版权声明:凡来源《拂晓报》数字报纸上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拂晓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需严格注明新闻原始来源及作者名称,否则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泥炉煨暖符离味 一锅“炖”尽濉河春

图片AI制作 许晗

购买食材。

厨师准备好食材,一步步烹饪“草堂四炖”。

备用食材。

炒黄花菜

码入豆腐

放鱼片

倒入猪大肠

下猪脑

撒葱花

草堂四炖。

白居易居住符离期间,与乡邻相处甚欢。这天,濉河打鱼的刘叔给了一条鲜活大鱼,西巷杀猪的李叔送来清洗干净的猪大肠和猪脑,邻家女孩湘灵捧来一块刚刚做好的农家豆腐。

于是,东林草堂的炊烟袅袅升起,白居易在红泥小火炉里添上新炭。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食材,在白居易不拘一格的烹饪理念下,被他随手炖煮成一锅杂烩,一锅炖尽了诗人与这片土地的温情故事。

于是,便有了这道在后世被称为“草堂四炖”的符离美食。

徽菜大师、宿州希尔顿逸林酒店行政主厨杨玉良对“草堂四炖”的典故与制作技艺了然于心,为我们复原了这道美食。

锅内热油炒香葱姜,以黄花菜铺底,倒入猪骨熬制的高汤,接着放置卤制过的猪肠,再码入切厚片的豆腐,之后是鲜嫩的猪脑,最后放入爽滑的鱼片。所有食材在锅中和谐共处,恰如当年草堂里诗人与乡邻的情谊。

当翻滚的汤汁发出“咕嘟……咕嘟”声响,黑鱼片在乳白汤中舒展如初绽的花瓣,农家豆腐吸饱了汤汁变得金黄饱满,切成环状的猪大肠在热力作用下微微卷曲,猪脑则如凝脂般渐渐融入汤中。

“火候是关键!”杨大厨说:“要像白居易写诗一样,急不得也慢不得。”小火慢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酝酿。虽然没有繁复的烹饪手法与调料,但汤汁翻滚间散发的香气却极为诱人。

大约炖煮15分钟,“草堂四炖”便出锅了。 尝一口,黑鱼片鲜嫩不腥,猪大肠弹牙不腻,豆腐饱吸百味,猪脑入口即化。四种截然不同的口感在唇齿间碰撞又融合,竟有种奇妙的和谐感。

在记者看来,这种奇妙的和谐感在于“不讲究”。不讲究食材贵贱,恰如白居易笔下“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情怀。不讲究烹调章法,恰如白居易既能写出《长恨歌》那样的宫廷大戏,也能为卖炭翁写出“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的诗歌“老妪能解”,这道炖菜也如百姓家常,都是在质朴中见真章。

在这个追求精致料理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这种“乱炖”的智慧:不问食材出身,不论烹调技法,只求在沸腾的生活中,炖出一锅真实的人间至味。

品尝这道菜,还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白居易:不是江州司马的青衫泪湿,不是《长恨歌》的宏大叙事,而是一个在符离濉河边,细心熬煮生活滋味的平常人。

白居易生平创作了大量反映民间疾苦的诗篇,这种平民视角的形成,或许正始于濉河边、草堂里,与那一锅汇聚邻里温情的炖菜中。因此,在品尝“草堂四炖”时,你会突然明白白居易诗歌中的温暖从何而来——那是将人间烟火熬煮成诗的智慧。它融合的不仅是四种食材,更是一个漂泊诗人与一方水土的相知相惜。白居易在符离度过的时光,沉淀于他的诗句里,也烩入了那锅热气腾腾的炖菜中。

泥炉火候正好,砂锅汤汁滚沸。蒸汽氤氲间,恍惚看见那个少年正伏案疾书,红泥小火炉上的炖菜咕嘟作响,窗外雪花开始飘落。“草堂四炖”的香气里,少年诗人抬头笑问:“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一问,问暖了千年时光。

文/本报记者 徐 蕾   图/本报记者 董木子

版权所有: 拂晓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180006皖ICP备09024216号-1皖公网安备34130202000028号

地址:宿州市纺织路拂晓报社   邮编:234000

www.zgfxnews.com copyright © 2009 - 2022